第八章 江湖大亂(1 / 3)

河南路。嵩山。北少林寺。

北少林寺傳承千年,授功傳法,時至今日,早已是世人心中的聖地之一。

夜色間,但見一座座寶刹肅立,氣象森嚴。

北少林眾僧,多苦修之輩。故此時時辰雖晚,晚課時間已過,但寺中仍有不絕於耳的木魚聲和誦經聲。

然北少林寺一向法度森嚴。是故,此時寺中雖然仍有僧人在修課,但眾僧各行其事,井然有序,絲毫不亂。唯有大雄寶殿內,氣氛頗為凝重。

大雄寶殿乃少林寺正殿,平日裏,隻有白的幾個時辰是開放的。此時,大雄寶殿內卻人頭濟濟。

一眼望過去,自方丈明見大師起,羅漢堂、般若堂、懺悔堂、菩提院、戒律院、證道院、藥王院、舍利院、達摩院、藏經閣,三堂、六院、一閣,所有住持,盡皆齊集在此。

要知道,這些住持皆是得到道高僧,平日裏大多深居簡出,各自修行,眾僧平時想見到一個都難。

此時已臨近子時,這些住持們竟然齊齊聚集在大雄寶殿,顯是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也難怪殿裏殿外,氣氛如此凝重。

此刻,十一位高僧正各居一張蒲團,盤膝而坐。

居中的明見大師開口道:“各位師兄師弟,如今青雲令出,江湖上必將再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我少林乃下正宗。當此關頭,我意欲遣我少林門人下山,為江湖消一場大殺劫。不知各位師兄師弟有何見解?”

左首一位白眉老僧宣了聲佛號,接道:“方丈師弟,前次青雲令出,武林各派卷入其中,血流成河。今次青雲令再出,怕是一場殺劫在所難免。我少林寺若卷入其中,隻怕不是化解殺劫,而是要應一場殺劫了。”話者,乃是眾僧中年齡最大的藏經閣首座,明睿大師。

明見頷首道:“師兄所言甚是。我聞青雲寨自柳雲風以下,如今多在太原抗敵。此次青雲令出,隻怕牽連比前次更大。”

右首一位老僧再接道:“方丈師兄,各位師兄弟,柳施主與我少林寺有大淵源。青雲寨眾人,行事又頗多俠義。此次北人入侵,我少林寺近在咫尺,卻未遣一僧一徒前往抗敵,已是與我佛宏願相悖。此次青雲寨有難,我等斷不能坐視不理。”這位話的,卻是般若堂首座,明空大師。

眾僧聽明空提及佛祖,齊齊宣了一聲佛號後,又一位看上去迷迷糊糊的老僧接道:“各位師兄師弟,我佛慈悲,但佛祖座下,亦有持杵的韋陀尊者,怒目的羅漢金剛。此次青雲令出,必有邪魔外道,趁機擾亂江湖。我願下山,除魔衛道。”

別看這老僧看上去迷迷糊糊的,話語之間,卻是斬釘截鐵。這一位,正是證道院首座,明解大師。明解大師完,又變回先前的迷糊模樣。

聽明解大師如此,眾僧又是一聲佛號。明見大師環顧眾人一眼,自蒲團上站起身來,道:“各位師兄師弟,既如此,我少林寺此次便去應這一劫吧。”眾僧齊齊起身,再一次口宣佛號。

大殿正中的大日如來,寶相莊嚴。如來座下,觀音大士,拈指微笑。

福州路。莆田。南少林寺。

同樣是大雄寶殿。同樣是一群老僧。

隻是,與此前北少林寺中的情形相比,此時,南少林寺中的氣氛,更加凝重。眾僧之間的爭論,更為激烈。爭論的主題,同樣是青雲令出之事。

隻是,與北少林寺一眾住持很快就達成一致而不同的是,南少林寺眾僧,此時的意見分成了三派。

一是南少林寺此次不出山。二是南少林寺此次出山。

但即使是出山,眾僧的意見也分成了兩派。一是相助青雲寨,二是相助朝廷。

一位年齡看起來最大的老僧正盯著坐在首座的方丈大師圓覺,語調沉重地問道:“方丈師弟,你適才所言當真?”問話的,乃是南少林菩提院首座,圓智大師。

聽圓智大師如此問,其他老僧也都看著方丈圓覺。

圓覺大師看了眾僧一眼,道:“眾位師兄弟,此事事關重大。如非青雲令真地出現了,我本打算將此事就此放在心中不提。”

眾僧沉默了一會兒,懺悔院首座圓敏大師道:“此事於我南少林確實既是一場大機緣,又可能是一場大禍事。”

圓敏話音剛落,一個粗豪的聲音接道:“什麼大機緣?出家之人,四大皆空,隻管潛心向佛,誰稀罕他那護國寺的虛名?”

圓敏聽到這個聲音,苦笑道:“圓因師兄,我這不是就事論事嘛,師兄何必動怒。”

原來,適才這話的,乃是南少林戒律院首座,圓因大師。這圓因大師,性情最是剛直。

此次南少林眾位住持之所以爭論不休,起因是住持方丈圓覺大師在召集眾僧議論青雲令一事時,拋出了一條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