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做好備戰的準備(1 / 1)

“這些俘虜就全交給改造營吧!”趙誦道。

在趙誦命令下去之後,這些俘虜被各自分散,打亂之後派到了各位將士的營地中。

為了讓這些俘虜更好地融入其中,就有臨安來的教習先生親自授課。

改造營的日子並不枯燥,每天不是一頓洗腦,就是一頓洗腦。

很多的課程都是根據戰犯安排定製的。

俘虜見到有吃的,有喝的,還能上課,而且勞動之後還有分數拿,這個分數還可以換取糧食,所以這些俘虜的心很快就安穩下來,至少他們當初打仗可沒有這麼好的日子。

不過即便如此,還有不少俘虜還是心係蒙古,不肯屈服,趙誦也用了其他的政策讓他們屈服,當然可能有些血腥了。

實際上對改造營的那一套政策,還是有很多大宋的將領不是很理解趙誦的政策,畢竟那是敵人,怎可與漢人混為一談。

但趙誦道:“日後你們就知道了,現在就安心施行這套政策,有了差池我一力承擔!”

吳潛道:“殿下說的也是老夫的意思,將來若百官彈劾、官家震怒,老夫第一個上陳利弊!”吳潛也給其他將領與官吏打了包票,堅定不移地走這一套政策。

將領與官吏知道吳潛的脾氣,也覺得暫時可以試試看,到時候實在真的不行就再改其他政策。

趙誦問吳潛:“左相公,眼下南方戰事結束,荊襄之地空虛,人丁不足,是否回遷部分百姓?”

吳潛思考了一會兒道:“殿下,眼下天氣漸涼,已過了耕種時節,雖然打仗需要屯兵養民,可眼下若要回遷可能需要消耗大部分的糧草。再者大戰過後屋舍敗壞,也需要派人修築,一切安穩下來可能要等來年立春時節了,再者這百姓剛遷出去,再遷移回來,一來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麵也會讓他們覺得朝廷無任何威信可言,甚至可能會有抵觸。”

吳潛說的不無道理,趙誦認為,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左相公,話雖如此,但眼下我們要打一場持久戰,而且大部分兵力都在荊襄之地,正好可以動用手裏頭的兵權,同時也需要朝廷上下所有官吏的操持,將來等戰爭一結束,勢必要繼續經營荊襄之地以及川蜀等地,與其如此不妨現在就開始建造城防,而且大宋西陲那邊也剛穩定下來,兀良合台一死,高泰和帶著他的人馬已經回了大理,此時更需要大量人力。”

趙誦認為眼下長江以南地區已經結束戰爭,正好可以回遷部分百姓,但回遷百姓要做到讓百姓日子安穩,有生活下去的信念,這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蜀地也盡數收複,甚至將邊境線往北推移,維持了紹興年間宋金兩國的邊境線。

川中那地方也需要大量人口,天府之國可是大宋的糧倉之地。

兀良合台一死,忽必烈一北歸爭奪王位,加上日後還有阿裏不哥與忽必烈爭奪王位,李璮叛蒙古國,忽必烈又派兵討伐李璮……這一期間,大理國勢必出現權力真空時期,所以高泰和複國是遲早的事情。

吳潛道:“此事聽殿下娓娓道來,倒是覺得可行,不過我先上書給官家,再聯合其他官吏一並上書,若官家能排除百官的壓力,那就可行。若不行,則可能要等明年春天了。”

趙誦拱手道:“那就勞煩左相公了。”

……

次日一早,向士壁立即率一萬水軍、三萬步軍北上武湖。

此時的武湖差不多快容納不下宋國的戰船了,向士壁下了陸後,急急忙忙就來到了黃陂城。

羅大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向士壁了,聽聞向士壁在南方掃除了蒙古殘餘兵力,一時間甚是高興。

黃陂城的將士們也聽聞了南方勝利的消息,這也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士氣。

向士壁問:“羅帥、呂帥,現在黃陂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