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流飛嶽的月票
……
離開陸地,趙竑等人登船上去,要去看看屯門這邊的海南鹽柵。
這個鹽柵是在一座海島之上,規模要比布袋鹽場的規模要小的多,在大奚山這個位置。
隔海望過去散落著一些小漁村,碼頭上麵零星停靠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海麵上都是一些大船。
這些船隻基本上要去廣州府,眼下隻是停靠在外灣。
“官家來此地可有何用意,我看這屯門港不過是個小港而已?這一百個海南鹽柵也比不過一個布袋鹽場!”說話的這個人曾到過台灣,卻未曾到過廣州這邊,所以說的話有些管中窺豹。
其餘人聽了這人的話立即道:“官家自有他的用意,這屯門位於廣州之外,此地也可容納不少船隻,可轉運南洋而來的貨物,可北上泉州、台灣,南下南洋等國家,西去廣州,再往南就是瓊州了,過了瓊州就是茫茫大海了和萬裏石塘了。”
“我倒是看不出來位置好在什麼地方了。”
“你孤陋寡聞了,這邊的風浪比較小,可停靠不少船隻。”
“……”
趙竑倒不清楚他下麵的人在談論什麼,他問當地的官員:“我記得沒錯的話,這屯門是在東莞縣治下吧。”
“是的。”官吏拿來東莞縣縣域圖冊給趙竑看。
趙竑看了之後就道:“此處扼守廣州,實為要衝之地,朝廷必要派遣兵力駐守此處!眼下我看這邊沒兵力吧。”
聽了趙竑說的,那官吏抬起頭看著趙竑,他覺得趙官家即將要做一件非常震撼的大事情。
趙竑的意思非常明顯,他決定在廣州的外港設置軍隊駐紮在此處,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他打算將屯門港這塊地方單獨劃分出來,然後又指了指另外一個位置,就道:“你覺得厓門這個位置怎麼樣?”趙竑所指的這處位置,東有崖山,西有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故稱厓門。
官吏搖搖頭:“厓門這邊太過狹窄了,去廣州的大海船大多不往這邊走,隻走一些小船。”
趙竑在屯門附近走了一圈,發現這邊的發展有些落後台灣了。
趙竑並不知道在後世屯門港這裏就是就是舉世聞名的香港了。
不過現在的屯門已經初具雛形了,它的作用已經相當於一個中轉站了,隻是人口現在並不多,很多設施都沒有跟上。
離開海南鹽柵,又去了官富鹽場,竇默問趙竑:“官家這是要分東莞界?”
見到趙竑沒有說話,竇默知道趙竑確實有這個想法。
趙竑明白底下還有不少人領會不到他的意思,因此分界一說也隻是他的構想。
趙竑等人離開屯門之後,就坐海船去廣州。
如今的廣州灣非常寬大,後世的很多地方都還在海中。
珠江口的位置,周邊更是鹽場遍布。如靜康鹽場、大寧鹽場、歸德鹽柵、黃田鹽柵、東莞鹽場等。
這些鹽場與布袋鹽場一樣,支撐起了大宋的經濟命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