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紀嫣然的麵前,田步樂忽然有種想要膜拜的衝動。
這種美麗仿佛不應存在人間。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壓迫我們,但仍讓我們仰望;她不刺戳我們,但我們仍然受傷。她如此接近我們,卻又如此遠離我們;如此垂顧我們,卻又如此棄絕我們。
在她的麵前田步樂竟然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一種悵然若掉的感受。眼前的這個女子,讓田步樂真正感受到了純粹的女性魅力。那種雲淡風輕、聖潔淡雅的氣質,似乎根柢就不應該出現在凡間塵世。
紀嫣然抬起頭來,溫柔的眸子凝視著田步樂,她似乎看任何人都是這樣沉靜,善美。田步樂突然有一種感受,仿佛任何人隻要一看到紀嫣然,看著她的這一雙純淨恬靜的眸子,看著她溫柔的的眼神,再躁動的心,也會沉靜下來。
明皓齒的外在美,與風采煥發的內在美,揉合而成一幅美人圖畫,田步樂如入仙境,那還知人間何世。
以烏廷芳的美色,亦要在風情上遜色三分,可見她是如何引人。\t“步樂公子,嫣然久聞你的大名了。”
紀嫣然放下書本,玉臉斜倚,嫣然一笑道。
“嗯……在下也是久仰姑娘之名!”
田步樂連忙謙虛了一番,他第一次感覺到很是說話有點不太利索。
紀嫣然看著田步樂緊張的樣子,撲哧一笑,道:“嫣然請公子來,其實是有個疑問。”
田步樂疑惑道:“姑娘請說。”
紀嫣然站起身,拿出一張田步樂熟悉的東西出來,竟是一張“紙”。
這個時代還沒有紙張出現,最常用的便是竹簡。竹簡,一種將文字、圖象或其他各種特定的符號寫繪於事先加工過的竹片上的書籍形式。竹簡淵源: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由於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隻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製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竹簡起源於商代,《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到了戰國時期,竹簡的使用變得十分廣泛。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書寫文字。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在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麵,竹簡成為各家著書立說的主要形式。這時關於使用竹簡的記載就更多了。例如,孔子晚年讀\"易\",致使\"韋編三絕\",說明由於反複的閱讀,致使編係竹簡的繩子斷了三次。
紀嫣然小心翼翼的拿著那張紙,道:“這是從趙國那邊購買回來的,聽說是出自公子的手筆?”
田步樂暗自慚愧,不過在美人麵前,自然要打起臉充胖子,仰首挺胸道:“正是在下,不過這紙並不是我所發明的,實際上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