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司徒,堂堂三公,年近六旬的王允,在家中臥室,行了五體投地跪拜大禮!
誰能想到?
誰又敢去想?
要知道,在王允這個年紀歲數,行此大禮,哪怕對象是一國天子,都實乃有些過了。
但是這個老人,卻依舊如此做了,毫不猶豫的當著一個太監的麵,給麵前的稚童,跪下了。
難以自抑!
他實在是...太激動了!
正如曹操在《龜雖壽》中所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如今的王允雖然已是老朽之身,但是劉協的親自前來召見,卻好像黑暗中的一盞燈火,瞬間就激了這位老人那所剩無幾的激情。
“王司徒...”
同樣激動不已的,還有劉協!
看著眼前跪下的老人,他的內心亦是觸動不已。
眼前的老人,與他的關係,太深了....
自王允擔任司徒起,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秋。
自他登基以來,外戚、宦官鬥爭仍在繼續,風起雲湧,如火如荼,各地割據豪強也趁機發難,借討董卓為名,紛紛問鼎中央政權,整個東漢政權危機四伏,動蕩不安。
麵對如此國將不國的尷尬局勢,正是王允毅然承擔起恢複和革新東漢政權和社會的重任,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
朝堂之上,漢室的尊嚴底線,亦是這個老人,苦苦的堅守著,如同護崽的母雞,不讓任何人踐踏。
劉協他的心裏也清楚,現在政局混亂,正是需要如王允這樣的元老,一旁輔助。
所以,他來了。
趕忙上前將將老人扶起,於案前同坐。
隨即劉協看了身後的仆從太監李英一眼,太監李英頓時心領神會的起身關上房門。
目光炯炯,劉協看著王允,輕語道,“司徒,朕問你一事,你可要如實回答。”
“陛下且說!”
劉協停頓了一下凝聲問道:“太師安在?”
“太師尚在後宮,未曾離去。”王允雖然不明白,劉協為什麼要問董卓的位置,但這也不是什麼要緊的問題,所以歎息一聲,如實答道。
後宮..可惡的家夥!
劉協這時沒了聲響,好半天才斟酌道:“王司徒與他人私下謀劃的大事,難道就不打算告訴我麼?”
王允悚然一驚,下意識的反駁道:“何出此言!”
他確實是在密謀著一件驚天的大事--刺殺董卓,趁著詔群臣入殿慶賀的時候刺殺董卓。
事關緊要,多拖一天就會多一分變數,所以王允才會表現的慎之又慎,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劉協挪了挪身子,壓低了聲音,小的隻有君臣兩個人聽見:“董卓將行宴會,王司徒忠貞為國,難道就不該做些什麼嗎?”
這話簡直如炸雷轟鳴,響徹耳邊,王允大驚失色,下意識的轉頭看向劉協。
隻見劉協年輕稚嫩的臉上,出現的是罕有的沉著,像是胸有成竹,像是洞察一切。
“這.....”沒等王允開口,劉協便出聲打斷。
“不要想著搪塞我,朕,隻詢問結果!”
劉協的興致似乎到底為止了,他收斂笑容,對王允說道:“我獨坐廟堂已近歲年,天下萬方之事,皆由太師一人而決,命令傳達淪為空談不說,我自己宛如木偶泥塑,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