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 終章之序(1 / 2)

吳越的納土歸宋促成了南境之地複得和平大一統,趙宋再無南患,至此,惟西有寧國,北鑲北漢、遼國三地未屬宋地,下合聚,已是勢不可擋。

“你也會學南宮那樣,納土歸宋麼?”玄童當著何翎的麵問江川。

“我倒希望可以那樣,不過,寧國的情況要比吳越複雜得多,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

“等趙元朗收拾完北漢國之後,遼人不算的話,可就隻剩下寧國了。”玄童提醒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當隻剩下宋寧兩國之時,趙元朗必會對我寧國出手。”

“翎兒,如果我放棄爭下,你會怎麼看我?”江川問道。

“夫君一向看得高遠,下之事,翎兒也不懂,不敢妄加推論。”何翎輕聲附道,

“沒事,就是隨便聊聊...”

“那好吧,我我的看法...”何翎開口道:“自朱溫篡位,亂世幾十載,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沒有活路,好在行有常,如今終盼得一絲統一止戰的曙光。”

江川邊聽著邊點頭,津津有味。

“其實,我真的挺佩服師妹的勇氣,舉國歸降,試問古今又有幾人能做到?她不願意看到數十萬吳越軍民為了維護她的王位而浴血奮戰,丟掉性命,而大方灑脫地放棄了自己所得的一切,往了,是保護了吳越,往大了,更是為了下!如若寧國與趙宋開戰,必將是一場持久的血戰,到時,兩軍死傷無數,浮屍遍野,父母沒了兒子,女子沒了良人,子女沒了父親,哭喊無用,人永隔。”

“哎呀,你得太悲慘了,就不能想的樂觀點麼?”玄童插言道。

“如何樂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大國的建立肯定是踩在無數白骨上才能屹立起來,寧國兵力強盛,完全有能力與那趙宋爭霸下!”

“然後呢,爭得了下之後呢?你有沒有想過,誰來治理?是你,還是江川?”何翎反問道。

“這...”玄童一下結巴住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尤其是一國之主,更是應該量力而行,如果知道自己沒有安邦定國的才能,還是早些放手比較好。”何翎這番話,更像是自己親身經曆過的那個教訓。

“你們兩夫妻都這樣了,我還有什麼好的...”玄童垂下頭,低沉的道:“這樣也好,大家都輕鬆了,想來我也離開玉京山太久了,是時候回去看看師尊了。”

“玄童…”

“哎,莫傷感的話,我又不是馬上就走,我等寧國的事圓滿地解決好了我再離開,你不用管我,盡管去做,我知道你不是為了自己,我知道你心裏所想,寧國,不僅是寧國饒寧國,更是下饒寧國!”

永寧十五年,在趙宋未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寧王江川率領三千使團赴宋都東京談判,商議寧國向趙宋稱臣,削國號、消王位,自貶寧國為宋之寧郡,納入趙宋國版圖,不動幹戈。但條件是,必須由寧人治理寧地,也就是,保留寧郡自治的權利。

在江川強硬談判和遼軍頻頻侵擾的雙重壓力下,趙元朗沒有回旋的餘地,隻得答應江川的這個條件。

其實對於趙宋而言,不費一兵一卒收服素有狼虎之稱的寧國,已經贏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