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金城關(1 / 3)

蓋勳整軍是一把好手,有時候專業和不專業,一眼就能瞧得出來。

剛剛招募起來的八千士卒,在他兩日的操練下,竟已看不出新軍的痕跡。

軍容肅整,刀甲鋥亮,氣勢上下呼應如一。

身居大西北後方,要長途跋涉奔襲隴西之地,糧草乃是一個大問題。

劉雲在和蓋勳商量過之後,決定不運糧,戰士自帶七日口糧。

也便是說,這一仗,必須要在七日之內定勝負。

否則,士兵便有餓死的可能,以及嘩變的風險!

在大軍開拔之前,隨劉雲而來的一百名護衛,被他悄悄派出去了六十人。

這六十人中的大批將以商賈、流民的身份,悄悄滲透進金城,榆中,散布消息,順帶搞搞破壞,策應大軍的進攻。

劉雲有意成立以暗殺、情報刺探為主的諜報部門九宮司。

這算是在成立之初的一次小試牛刀。

剩下的六個人,則分批前往了豲道。

他們所肩負的使命和消息是一樣的,通知此時屯守豲道的王治,率兵潛伏榆中一帶。

為了將消息順利傳到,劉雲不得不用這格外小心的策略。

冬臘月,年關將近,來自亞歐大陸深處的寒風變得愈加猛烈。

西北邊陲之地的敦煌郡,迎來了最為寒冷的時刻。

本商定好的發兵時日,因為這寒冷的天氣,不得不滯後。

劉雲在走訪了一圈廣至縣的商業之後,忍著肉疼,用剛剛換來的馬,又換購了大批的羊毛以及其他如牛、駱駝等動物的毛。

敦煌之地,少麻、至於絲織品就變得更加的稀罕了。

製作禦寒之物的材料,多隻能在動物的身上想辦法。

羊毛衫,這個在20世紀風靡各大鄉村的流行衣物。

被劉雲硬生生的拔早了一千多年,通過幾根光滑的紅柳枝給挑了出來。

雖然通過劉雲手裏出來的東西不耐看,看著也不太像是羊毛衫。

但也能用,好歹是件衣服,還是一件羊毛弄出來的衣服,勉強可以稱之為羊毛衫。

重點是,真的挺暖和的,好不好看的就不要緊了,畢竟新手上路。

八千兵士的毛衣,想靠幾個人織出來,難度無比的大,至少得用幾個月的時間。

於是,劉雲又想了一個辦法,大家自食其力,自己織自己的。

劉雲在嚐試著織出來了一件之後,就順利成章的成為了老師。

蓋家原本馬場,如今的練兵場上,八千多人按照隊形坐在地上。

劉雲坐在最前麵,雙手十分嫻熟的撚著毛線,“都給我注意好了啊,這個毛線,你得弄勻稱,弄緊實,不然織出來的東西,分分鍾就給你繃線。”

“手一定要巧,要用那個巧勁,這也不是行軍打仗,別一個個的下死力氣造。”

……

蓋勳就在劉雲的身旁,他也在織,而且已經織出來半條毛褲了。

近水樓台先得月,蓋勳是從劉雲開始試織第一條毛衣的時候,就盯著看的,如今手藝也算嫻熟了。

這近萬人織毛衣的場麵,不得不說還是很宏大的。

就是在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裏,一群大老爺們蹲在練兵場上織毛衣,看著多多少少有些古怪,畫麵著實過於唯美。

蓋家的女眷也在織,但奇了怪了,她們學這東西的速度,竟然還不如一群大老爺們。

最後不得不淪為了打下手的,做些清洗,分揀羊毛的工作。

又六日後,在臘八節的前夕,部隊終於開拔了。

漢末也有過臘八節的習俗,合聚萬物而索饗,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當時稱之為臘祭。

但並不固定在初八日,而是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在出征的大軍中,還有幾個特殊的人物,那是蓋勳相熟的本地商人。

他們對於劉雲手中的鹽十分感興趣。

即便這樣刀兵橫行的歲月裏,也磨滅不了他們行商的熱情。

隨行八千軍隊保護的商隊,恐怕是如今最為安全的商隊了。

部隊急行軍穿過青藏高原邊緣,直插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