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金城關(2 / 3)

冰冷的鐵甲下麵,套上厚實的毛衣、毛褲,絨帽,在這個寒冷到隨便就能凍死人的天氣裏,無比溫暖的士兵們,渾身上下全是沸騰的戰意。

如果公孫祿此刻在,肯定又會說這是劉雲拉攏人的伎倆。

這的確是拉攏人的伎倆,但劉雲是明著來的。

人心比人心,劉雲給予他們一切的保障,士兵們也會知曉用奮勇殺敵來回報。

……

在劉雲率軍奔馳在冰天雪地裏的時候,出雲山上,由公孫祿操辦的工坊終於建成了。

原本由趙登暫管的將作監,現在由一個名為卓鋼的人負責。

這是公孫祿擢升的,據說此人是卓氏後人,善冶鐵,煆百煉鋼,便使他從眾多的工匠中脫穎而出了。

除了冶鐵工坊以外,在原本的礦山旁邊,鹽作坊、造紙坊、製衣坊三個作坊,也建成並順利的投入了運行。

如今的出雲山,即便是在這寒冬臘月裏,也格外的火熱。

出雲山下,那座原本是由張嶺大力修建,意圖擴張自己勢力的張氏塢,在他身故之後,自然而然的便歸了劉雲。

那裏,如今是整個漢陽最為秘密的地方,由五百甲士護衛,等現人不得進。

那個地方,如今也是出雲山幾座作坊中規格最高的一座——火藥坊。

所有黑火藥的製造,工藝提升,製造相關產業,都在那裏進行。

劉雲這個甩手掌櫃做的很徹底,在這些事情上,他隻提想法,其他的,一概不管。

用他的來說,他就是一個行外人,這些事情他真的不懂。

但這些東西他見過,用過,也大概知道是怎麼來的。

所以,他隻提想法,剩下做的事情,歸專業的人去做,反正他也做不出來。

不論古人還是今人,一樣都是平等的,能造就春秋百花齊放,能造就那麼繁雜文字的古人,並不愚昧。

他們,可能隻是缺少一個啟發的點。

甚至於在劉雲看來,古人的智慧在有些方麵,更為牛比。

關於作坊的那些想法,在閑聊的時候,劉雲反複的提過很多遍,於是,公孫祿也就記了很多遍。

到最後,公孫祿才發現,單單隻是李雲的那些想法,他就堆了半個房間的竹簡。

在冶鐵上,劉雲提過百煉鋼,提過蒸汽機、提過無縫鋼管,等等……

在製鹽、製衣上,劉雲提過生理鹽水、縫紉機、棉衣物、皮靴等等一大堆。

然而劉雲提過最多的,絕對要數,玻璃、望遠鏡、大炮、大狙這一堆。

但這一切,公孫祿都詳細記錄了,有些還有草圖。

這也就是劉雲是這裏的主子,要不然,絕對會被人當成神經病給打死。

就更別說去記錄這些東西了,聽都不可能有人會聽。

但正因為劉雲是整個漢陽郡的主子,這些話公孫祿不但聽了、記了,而且還逐步的開始實施了。

在一統漢陽郡之後,公孫祿幾乎把全郡的工匠都召集上了出雲山。

這一切,和皇甫顯開始執行一係列的農業政策,差不多都是同期開始的。

關於那些想法,那些東西,即便所有人都沒有聽過,但主公下令了,這些工匠也必須絞盡腦汁的往那個方麵去想,並想辦法做出東西來。

……

金城的氣氛,忽然間變得有些混亂。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傳來的消息,竟然說蓋勳在敦煌郡起兵了,糾合了近十萬的大軍,兵鋒直指金城!

這個消息,就像這段時日以來,漫天紛飛的鵝毛大雪一樣,傳的到處都是。

不論富賈巨商,還是販夫走卒,幾乎所有的人似乎都知道。

但偏偏住在那座巍峨宮殿裏,手握雄兵數萬,權蓋西北邊疆的那些人,沒有得到絲毫的消息。

這感覺,就好像是本應該什麼消息都知道的人,偏偏給隔絕在了這個世界之外。

連著吵了無數次亂架之後,韓遂終於派出了斥候。

刺探範圍,一直縱深到了以北八十裏地,幾近到了破羌。

然而,哨探傳回來的消息,和這茫茫白雪大地一樣的潔白,什麼也沒有。

程銀像是往常一樣,帶著幾名親兵上了金城那巍峨的城牆,他即是來巡視,也順道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