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隻最為歡樂,搶先一步跳到海裏遊,小龍則站在水邊不敢下來。
在霧島上怕海,肯定是不行的,小龍每天都跟著出海,萬一那天掉海裏,不會遊泳那就麻煩了。
李鳴陪在小龍身邊,引導它小步挪到海裏,讓它慢慢適應海水的習性。
海水剛沒過小龍的小腿,浪花推來時濺到它大腿上,嚇得小龍要跑回岸上,李鳴直接抱住不讓動。
小龍腦袋伸出主人手臂,好奇的看著戲水的兩小隻,慢慢安分下來,李鳴也澆些海水在它下巴,讓它不斷適應。
等小龍習慣在小腿深的海水裏活動,李鳴才放開它,訓練要一步步來,今天就先到這裏。
李鳴到海裏隨海波漂,放鬆四肢,給自己來個水療。
“風暴,別玩了,上岸!”狗不適合泡太久的海水澡。
回到小別墅,李鳴取出淡水給它們三洗澡。
對於淡水澡,小龍倒不抗拒,反而舒服的搖晃腦袋,不是舔給它搓洗的毛巾。
小幼崽這麼配合,李鳴幹脆給它做一個口腔護理,將牙套也清洗一邊再安回去。
雖說小龍的嘴巴挺臭的,不過長大滿嘴利牙的樣子,有的很萌。
洗過澡,三個小家夥都很懂事,沒再打鬧都回屋裏躺著,雙方各占屋子的一個角落。
李鳴安心的睡一個午覺,醒來帶著它們出去趕海。
今天的蝦籠不隻虎蝦,居然還有花龍,個頭不比瀉湖灣的小,不過顏色有點不一樣,顏色沒那麼五彩斑斕。
可能是因為海底環境比較單一,不像瀉湖灣的珊瑚礁顏色那樣絢麗,大海灣的花龍顏色更青一些,有點像國內的青龍蝦。
如果可以當作青龍,那價格可就高多了,霧島的極品花龍單價一般就兩百多,可大青龍就很多,能賣三百元每斤。
是不是青龍,李鳴說了不算,判定的主要標準有兩個,一個要看檢測報告,更重要的一個,是看業內權威人士的判斷,身邊的權威人就是張禾。
張禾很快就能回國,到時讓他來判斷下決定,是否將大海灣“青龍”推銷出去。
海產很多新的海鮮品種的逼格,就是由業內有話語權的人推動的,就比如高原上青湖養殖的虹鱒,就被業內推為三文魚。
這樣的例子很多,霧島的“青龍”都是極品貨,比國產青龍還好,就該賣出該有的身價。
虎蝦和大龍蝦都收下,加上紅花蟹,居然占了1千斤的空間,剩下的空間餘量,肯定不夠裝瀉湖灣的海鮮。
這才升級幾天,空間又不夠用了!
霧島的海鮮像是無限的,而慢速增長的空間容量,卻跟不上李鳴對海鮮的需求,這是當前最大的矛盾。
隻能繼續升級,爭取早日實現空間翻倍,有3200斤的空間容量,就不用像現在一樣糾結了。
回到大碼頭,李鳴陪小龍玩一會,狠心讓它自己留在大海灣過夜,自己則帶著兩小隻回瀉湖灣趕海。
上船後兩小隻站在船尾看著碼頭的小龍,出奇的沒有用叫聲挑釁。
“怎麼剛分開,就想人家了?”
風暴沉默的回到駕駛艙躺著,少見的不去船頭吹風,李鳴還以為它不舒服。
不過看到它咬拖鞋磨牙,不時和小黃搶鞋子,李鳴很快放下心來,有病的狗絕對不會禍害主人鞋子的。
瀉湖灣收籠子,空間果然不夠用,李鳴隻好取出黃金響螺和部分紅花蟹,挪出空間裝青蟹和石斑。
回到小碼頭,響螺都放到魚池了,更換魚池裏的海鮮,李鳴在天黑前點擊【返回】,離開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