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插曲(1 / 2)

直到現在,黃佑從山海衛平調到開平,已差不多一年。雖然己方這些人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但黃佑還是有驚無險地當著他的開平衛指揮使。

黃佑能熬到今天,張輔不但確信其有著過硬的心理素質,而且還能斷定黃佑沒任何違法行徑。要知道不僅王友等人再找他的碴,開平衛指揮同知郭亮還是殿下之人。

此刻的張輔,真有些佩服一直在任勞任怨、且並未違反或懈怠王命的黃佑。

但佩服歸佩服,張輔也不放心讓黃佑,繼續呆在漠南。因為燕王的席卷天下之誌,容不得保持獨立性的黃佑,如根釘子一樣待在他們的大後方。

用莫須有的罪名,去陷害?燕王、世子、張輔這些人雖稱不上什麼大善人,但做人還是有底線的。

所以張輔在進京之前,就希望一邊容忍燕王不斷壯大,一邊又摻沙子的陛下,能將黃佑調走。

朱高熾與張輔來到金鑾殿,朱高熾跪向皇祖父之時,就敏銳察覺皇太孫朱允炆、韓王朱鬆、安王朱楹、魯王朱肇煇、皇孫朱允熥等等這些在京的皇子皇孫們,都在殿中。

皇祖讓他與張輔平身之時,朱高熾在起身之際,又看到一些王公大臣,但他隻認得自己的大舅徐輝祖、四舅徐增壽、表兄弟李景隆、平安以及錦衣衛指揮使宋忠。

朱元璋見身材魁梧的張輔目不斜視,且渾身透著一股咄咄逼人的精悍,向來愛猛士的朱元璋不由地對其又多了分好感。

朱元璋雙眼閃出精光,聲如洪鍾地問道:“聽聞文弼與開平衛指揮使黃佑,不和”?

“是”。張輔出列回道。

很顯然,朱元璋沒有料到張輔會這般回道,他不怒反笑地再次問道:“為何與他不和”?

“開平不比山海關,有那麼多守城器具。臣認為必須以開平城為點的方圓百裏,讓遊騎不斷巡視。再派精銳斥候深入漠北(韃靼)、漠東(兀良哈)、漠西(瓦剌)偵查,才可保開平萬全,但黃指揮使不這麼想。”

“而且黃指揮一旦喝了點酒,有些說胡話。在開平這人員複雜的四戰之地,臣擔心黃指揮會無意泄露機密”。張輔如實地回道。

見皇上似在思索張輔參黃佑之言,禮部右侍郎黃觀,出列言道:“張都司,此言大錯。”

“黃指揮屯兵塞上,能做到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既保中國無擾,邊境無虞,依我看來黃指揮功在社稷”。黃觀一臉理所當然,接著如是說。

見張輔隻是輕蔑地看了黃觀一眼,就繼續持目不斜視之狀,深知張輔為人的平安,心中忽然有種想笑的感覺。

發現皇孫高熾正欲出列,朱元璋向張輔問道:“黃侍郎所言,你怎麼看?”

不知想到了什麼,皇上不帶任何情緒地搶道:“瀾伯(黃觀的字)是有史以來的首位六首狀元,是大明的祥瑞”。

陛下的問話,張輔自然不能不答,他正色地答道:“山海關與開平的防務,臣有實地的了解。作為元上都的開平,之前紅巾軍的關先生就先於開平王攻破過。尚未焚燒之前的開平,都有被孤軍深入的紅巾軍攻破的先例。”

“現在工事尚未修繕齊全的開平,若不擴大防守範圍。麵對北元能迅速糾結且不少於十萬的鐵蹄,若一旦失守,黃侍郎讓北平如何向皇上、天下軍民交代”?張輔轉而向黃觀問道。

見黃觀語塞,又發現不少將領一臉認同,朱元璋撫了下胡須,道:“黃佑就一個開平衛指揮使,不要指望太多”。

“朕也會訓斥黃佑,令他戒酒”。皇上繼續說道。

聽到皇祖這麼說,朱高熾立即出列,他跪著道:“聖明無過皇祖”。

張輔明白皇上是鐵心讓黃佑,成為他打入漠南的一個釘子。若繼續糾纏這話題,張輔知道自己絕找不到好。所以看到世子如是,張輔也立即附和地道:“陛下聖明”。

“好”。朱元璋知道自己兒子、孫子、張輔等人,為什麼容不得黃佑?底下這些人一撅屁股,什麼都有見過的大明天子,就知道他們要拉什麼屎。

但他們能如是求實地按大明律來辦事,不去憑空捏造,卻讓朱元璋滿意。所以向來喜歡道出人心思的皇上,這次給北平留了麵子。

黃佑這釘子繼續留在漠南的開平,才能讓四子這幫人有所顧忌。深諳政治平衡之道的朱元璋,怎麼可能將黃佑調走?

“文弼既然到了京師,吃了安王與中山王之女徐妙婷的喜酒,再回北平”。說這話時,皇上顯得可以商量。

“臣遵旨”!張輔不假思索地立即回道。

“好了,事先說到這。”說完,不待眾人反應的天子,即向提督太監令道:“傳膳”。

張輔不知道別人是否吃飽了,反正這頓晚飯,他隻是吃了七分飽。倒不是皇上在場,張輔不敢敞開吃,而是張輔察覺到自己一人吃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