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改編(1 / 2)

三月十二日的晉王辭世,讓老年喪子的朱元璋,陷入了悲痛之中。

但意識到晉王之死,可能讓山西行都司出現動亂,在又想到之前所謂的天象示變,這位大明天子便立即從悲痛中走出。

當天,即四月八日深夜,朱元璋給他四子朱棣下了道旨意:“今年秋天,北虜定會南下。他們不是攻大寧,就是攻開平。其人馬定不會少於數萬,得早做預備。”

“你領著代王、遼王、寧王、穀王,以北平、山西行都司十五萬帶甲之兵,居中;鎮守遼東的武定侯郭英、劉真都督、宋晟都督為你左翼;陝西行都司指揮莊德、張文傑、陳用為你右翼。”……

第二天清晨起來,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複查昨晚這道旨意。經過思索,覺得沒問題,他才將這聖旨發出。

聖旨到開平,已是深夜。燕王與張玉商量了半個時辰後,燕王便將在開平的朱高熾、朱高煦、劉真、宋晟、莊德、張文傑、陳用、朱能、張輔、陳賢、王友、陳懋、等人召來議事。

待諸將到齊,燕王念完聖旨後,就令張輔、王友領著五軍營的騎兵,明天中午之前拔營,遊騎於漠西。

兩人大聲應諾後,燕王又看向朱能與朱高煦,他令道:“你們明天中午之前領著三千營,遊騎於漠北”。

發現朱能麵帶難色地應諾,燕王嚴厲地對朱高熾道:“跟著士弘(朱能之字),你要好好學。

“若朱高熾不服軍令,士弘可將他,軍法處置”。燕王隨即又對臉色好了些的朱能,說道。

不同於身前的張輔一直饒有興趣,王友領令之後,他就開始神遊太虛。

首先王友就不覺得,在連續出塞打擊之下,敵軍會主動來攻。即便敵軍來攻,王友認為就憑著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就已經綽綽有餘。是的,王友覺得皇上與殿下有些小題大做了。

雖然王友沒有勇氣去糾正,但要讓他對此去專心致誌,是萬萬不能的。以至於最後,若不是張輔推了他一下,王友還不知道議事已然結束。

五月初早上的開平,依然有些涼。走出帳外,噓了一口氣的王友,不由地搓了搓手。

看到臉色有些凝重張輔,正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自己,王友有些懵。但在發現出賬的將領,每一個人都是心事重重後,王友猜到皇上這聖旨肯定另有深意。

“總兵,我現在去軍需處領物資”?王友對張輔公開請示。

“好”。見王友至少知道自己現在該幹什麼,張輔說完後,便向朝他們走過來的陳賢、陳懋道:“兩位現在隨我,一起去五軍營地”?

看到就連兩軍交戰之時都顯得樂觀的陳懋,此時也是一臉凝重,王友便立即向軍需處而去。此刻,他完全明白自己之前按字麵去理解聖旨,錯了。

領著物資,回到五軍營,王友便發現火器兵、盾陣兵已不在五軍營,隻剩下兩萬騎兵。

令軍需官去分配軍資後,被烈日弄得滿頭大汗的王友,擦了一把汗,便走進張輔的大賬。

見王友回來了,張輔對他道:“剛才接到軍令,咱們無論去哪布防,必須得兩個時辰內能回開平”。

見王友點頭,張輔即對帳內的陳旭、王通、柳升三人毫不保留地言道:“你們都是將領,我就直說了。殿下這次對北平、陝西、山西三大行都司的改編,若是失敗,咱們全族都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瓦剌雖然與我們交好,但誰又能保證瓦剌在得知我們正在改編的消息後,會不會趁火打劫?”張輔直白地接著說。

看到就連王友的額頭也冒出汗,張輔又道:“為了有備無患,我們得做兩麵作戰的心理準備”。

看到四人很快冷靜下來,張輔指向地圖中一個山穀。他道:“瓦剌若想悄然東進,這山穀就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見四人點頭附和,張輔接著道:“王友領五千騎兵,於這山穀前麵的大漠遊騎;陳旭領三千騎兵,藏於山穀前麵;柳升領三千騎兵,藏於山穀中間;王通領三千騎兵,藏於山穀之末;我領六千騎兵於最後,主要留意著開平”。

“若開平的改編進展順利,隻有瓦剌不請自來,我們就全力給瓦剌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若是瓦剌沒來,但開平的改編出了意外,我們自然就得回開平,用咱們手中的刀刃,去徹底解決問題”。

“但若是瓦剌來攻在前,開平改編出岔在後。王友與陳旭立即合兵一處,該怎麼伏擊,你們自己看情況而定;我與柳升、王通則回開平,去解決賊臣賊軍”。張輔一口氣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