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景隆的潰逃,張輔不是不想長途追襲。隻是平安率軍圍攻北平的事實,讓他追了一會,就收兵了。
先不說主上已經許諾已將解救北平的功勞,給予了前鋒;就說前鋒將士的家眷,此時多在被圍已久的北平,張輔也得立即去解救北平。
若是強行令將士追襲李景隆,張輔深知,自己會失去了軍心。
與其他行業一樣,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忽略人性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其結果,並非是預想中的大勝,而是大敗。
再說張輔自己也擔心,困獸鬥的建文軍,可能攻破北平。若是那樣,於公,張輔是罪人;於私的話,張輔將是不負責的兒子、丈夫、父親、兄長……
來到北平城下之前,前哨軍再次形成輕騎兵在前,戰車兵居中,重騎兵在後的戰鬥陣型。
但讓張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站在德勝門之上的世子朱高熾看到援軍到來,居然搶在平安之前,做出了行動。
世子朱高熾,敲響了震耳欲聾的戰鼓,率騎兵出城了。
雖知道主上令世子無論如何不得出城,但張輔來不及去細想。
張輔的當務之急,得避免前哨軍誤傷世子。隻見張輔立即將神臂弓放下,喝令道:“太子殿下出城,不得用弩、用弓,以免誤傷太子與北平城袍澤”。
騎兵其他軍官聽到鼓聲,早已放下手中的弩或者弓,在聽到主將的喝令,他們立即喝令部下放下武器。
張輔再次喝道:“輕騎兵隨馬三保去左前方樹林,先給戰車兵、重騎兵騰出空間,再擇機而動”。
馬三保清楚張輔為什麼讓輕騎兵,隻朝左前方而去。張輔留下右前方這個口子,是讓建文軍不至於破釜沉舟。
看到張輔使戰馬放緩腳步,馬三保便立即居上,率著輕騎兵朝左前方的樹林而去。
待第一輛戰車與自己同行,張輔縱身一躍,再次坐上這擁有著一千多個零件的戰車。
抬頭看了一眼漫天飛雪的上空,張輔立即揮動了戰車上的黃旗。他對戰車兵、重騎兵,下達了不許使用任何遠程攻擊武器的命令。
由於燕軍的遊騎兵占絕對優勢,站在低處的平安直到聽到北平城的出城戰鼓,才意識到鄭村壩會戰,己方輸了。
回頭一望,見視野遠處出現一抹紅色,自己的右前方樹林有明顯騷動,平安當機立斷地下令,令左軍轉為前軍,而緊急撤退。
平安一見到燕軍騎兵的到來,便知大勢已去。若不立即撤退,待燕軍的五軍大營趕來,等待自己的將是全軍覆沒。
而且朱高熾與張輔一旦形成夾擊,平安十分清楚不需要燕軍五軍大營,也會慘遭全軍覆沒。
不同於外人,平安知道朱高熾的軍事能力。
先帝與他外祖徐達的基因,就注定朱高熾軍事天賦的上線。再加上婚姻緣故,而導致張玉對其的言傳身教,平安深知:朱高熾的軍事能力並不亞於張輔。
朱高熾以不到一萬兵力,麵對數十萬大軍,能堅守至此,便是鐵一般的事實。
看到平安的壁虎斷尾,一馬當先的朱高熾雖然有些惋惜,但他明白他此時要做的是拿下,眼前這些來不及撤退的攻城之軍。
隨著戰車兵、重騎兵不斷地衝亂陣型,隨之右前方輕騎兵加入戰鬥。很快,燕軍便一前一後地將德勝門之下來不及撤退的建文軍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