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槍械(二)
按照石斌的指示,謝強兵盡全力煉鋼。半個月後,謝強兵就煉出來第一批合格的好鋼。雖然成本翻了一番,不過煉出來的鋼的確好了很多。既不脆而易碎,又不軟而缺利。
十餘天後,終於造出了三支鋼製槍管的新式突火槍。
其性能還不錯,能持續發射五十次並保證槍管不炸膛,這可是個非常大的進步,讓所有支持研製新式突火槍的人無一不欣喜異常。
不過千錘百煉才出精華,才能真正走在前麵,所有石斌等人並未因為這麼點小小的成績而忘乎所以。
好在沒有忘乎所以,因為不久就出現了一次小事故——在一次連續試射的過程中,因為槍身過熱,而那士兵又畏懼上官不敢直言,導致自己的手被燙傷。
這可讓人感到不好辦,槍管發熱這個問題讓石斌首先想起來的就是二戰中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再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裏那個幫迷龍端馬克沁幫被活活燙死的穀小麥。
但是他卻知道,用水澆熱鋼會導致內裂紋,減短鋼材的使用壽命,這對如今質量本就不高的鋼製槍管很不利,隻能無奈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沒多久又到了上燈時候,此時的石斌剛從軍營慰問那受傷的士兵從軍營裏回來。現在他非常希望有能讓人送他一份技術文件讓他照抄就好。
這次他幹脆將幾個都還聰明的下屬都叫到會議廳來商議方案,按他的意見是最好能造出連續發射到槍支報廢都不會燙傷手和炸膛的新式突火槍。
在眾人看來這是天方夜譚,謝強兵表示現在肯定無法造出連續發射卻不炸膛的鋼製槍身,所以連續發射一段時間就必須休息,否則就會因為槍身過熱而炸膛。
老套筒?想到這個詞,石斌立刻問道:“強兵,大哥我想起了一個方法,你看可不可以在這槍管的外麵再加一層鐵製的槍管,用於保證不炸膛和不燙傷士兵?”
“這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哥,這樣一杆槍的造價就太貴,咱們承受不起。這槍管的使用壽命並沒有變長,隻是不炸膛而已,沒什麼實際價值。”謝強兵有些沮喪的回答道。
的確,就是他石斌再關心士兵也不能如此不管經費問題,亂下命令。
“大哥,您的擔心的確是對的,既然很難造出能好的槍身,要不咱們想想有什麼辦法讓那槍身不那麼快變熱而燙傷士兵?”王三詢問道。
“要不咱幹脆把造好的槍管放到巨竹筒裏去?”李超試探的說道。
這倒是個辦法,毛竹有水分,能吸熱,導熱自然不會那麼快,而且還不會因為冷熱劇烈變化而縮短槍管使用壽命。
但王三卻否定了這個看法,他認為毛竹太容易老化,估計放不了幾槍就得換個竹筒子,難道還準備專門運毛竹的輜重兵?
仔細一分析,發現這個提議確實沒什麼可行性,倒是有點冷笑話的意思。
最後決定用稍微複雜點的辦法:雇傭幾個木匠專門做可以安放槍管的製式木槍托。這樣的槍托使用壽命長,不易變形,關鍵是導熱性能很差,可以確保不會燙傷士兵。
商議完成後,便立刻下達這項命令,大概半個月的時間,第一批五十支新式突火槍便造了出來。
實用測試後的結果很不錯,最讓人欣喜的是,一般的突火槍使用也就幾千次,而這好鋼製造出的突火槍射擊幾萬次都沒炸膛。
看到這一方麵的進步,石斌等人都非常高興。如此一來其實大大的降低了火器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壽命,減輕了經濟上的負擔。
讓石斌更高興的是,這樣形成的火槍陣安全性更高,自然殺傷力就更大。密集的射擊和穩定的陣型把自己弄得像是全身是刺的刺蝟,首先就保證減輕了士兵的傷亡率,會讓元兵無處下手。
目前這突火槍的射擊精度和射速,他還是有點遺憾。雖然不能生產合格的子彈導致射速還是很慢,但是射程的增加就大大提高了這突火槍的威懾力。但是若能製造出線膛槍又讓他看見了希望。
回府的路上石斌悠閑的散著步,看著略帶點烏雲的天空,他都不覺得那是將要下雨的預兆,而是元兵就要淚流滿麵的前奏。而那雨前的狂風則讓他感覺這是他帥兵席卷草原滅亡元朝的鼓勵。想到這種武器一旦被完整的製造出來那就是對敵人一麵倒的屠殺,他都感覺自己成民族英雄了。
王三跟在一旁自然也非常高興,不過是沒想到石斌會如此的愉快。知道王三的疑惑,石斌卻不能說,他無法解釋自己如何知道這武器,隻能默默的向他點頭來忽悠,讓他自己去猜“答案”。
回府後滿腦子裏都是“拉膛線”三個字。可他卻隻知道用個鑽頭去劃鋼管,其他一無所知,隻好又將謝強兵和那兩個匠人叫了過去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