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進駐湘潭
長沙城的軍事布置已經非常完善,可謂固若金湯、滴水不漏。有了這個堅城,石斌等人便開始謀劃整個潭州的發展了。
大廳之中,石斌坐在主位,其餘六人分兩列站立,一並聽候石斌的布置,卻沒想到這大哥反倒掉鏈子了,不知這下一步該謀劃何處。
畢竟湘潭、嶽陽南、益陽、婁底四處也就婁底戰略價值不大,其餘各處均有不錯的軍事價值。
知道了石斌的困惑,平時不怎麼說話的劉霄說道:“大哥,小弟認為進駐嶽陽南不錯。”
石斌也覺得嶽陽南{湘陰縣}不錯,但是他還是想聽聽具體的看法,於是示意劉霄細說。畢竟他曾是洞庭湖上的好漢,對這塊肯定是非常熟悉,深知其中長短。
“這湘陰縣湘資兩水貫穿全境,下經洞庭湖、入長江、出吳淞口,地處長沙、嶽陽、益陽三地中心,是非常重要的橋頭堡,必須牢牢地把握在大哥手中。且一旦奪了嶽陽,湘東就基本完全在大哥手中。但此處為三苗之地,居民尚不服教化,且經濟落後,糧草不足。優缺點非常明顯,隻請大哥定奪。”
石斌聽後非常滿意,覺得劉霄言之有理,並微笑著感謝他能如此盡職。
“那各位以為益陽如何?”石斌問道。
“湘陰的確不錯,可那暫時不在大哥轄區內,且那並無城池很難駐守。而益陽位於湖南北部,為長沙之屏障,北與華容縣相連可直達荊州,與賈家聯係會容易許多。然為雜散居少數民族地區,民眾稀少並不易馴服,經濟落後,糧草不足。”李超在一旁說道。
知道大哥肯定不會向南發展去圖婁底,王三說道:“湘潭於湘江河西自砌縣城,水運發達,主體部分就是沿著湘江河邊的一條老街,這條老街每過一到兩裏有一個集市,稱為“總”,湘潭從湘江村一級渠一直到窯灣街道的石子腦依次分為一總到十八總。糧草肯定充足,所居多為漢民,容易教化。”
而石斌剛剛看了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湘潭縣修修藥師院佛殿記》。其中記錄了湘潭商人李遷之以商船航行於長江下遊真州(今江蘇儀征)一帶,‘賈江湖’、‘歲一賈其入數千萬’,可見湘潭商業相當發達。如此一來,進駐湘潭就是糧草不愁,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況。
聽到眾位兄弟的介紹,石斌便明白進駐湘潭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於是他便開始詢問怎麼去湘潭發展了。這湘潭有城池,丘陵地帶易於防守,所需兵力不必太多,但又必須是精兵。而要增加勢力糧草是必不可少,那經濟發展也必須並駕齊驅,所以必須慎重考慮。
“諸位賢弟,這湘潭覺得該怎麼發展?”石斌詢問道。
趙剛跳出來說:“大哥,小弟以為這湘潭既然如此發達,就該讓它更發達,要全力發展水運和農業。反正有城池,雖然小點也不怕,咱們本就不是隻想當個山大王,而是要隨大哥闖天下的。”這話說得大家都鬥誌昂揚。
見眾人如此反應,趙剛更是豪氣衝天的說道:“這湘潭不過是暫時在湖南的立錐之地而已,實在有危機,固守待援就是了。”
這趙剛本就是一直率的漢子,思慮不會太周全,但這一點卻說得好,隻不過還需完善。但為了鼓勵他,石斌還是大聲誇讚趙剛的想法非常正確,也是文武雙全。
誇了趙剛以後,他又話鋒一轉,問道:“這一方麵必須考慮,但是其他方麵還請眾兄弟一起思慮。”
李超這個水軍指揮想了一陣出來說道:“大哥,湘潭水運發達,自然商船眾多,如今亂世匪徒眾多,恐怕需要護衛。”
這提議受到眾人的肯定,李超非常高興,繼續說道:“長沙肯定至少要留一營水軍鎮守,那小弟和劉指揮手下這一營人馬恐怕不夠。”
聽到這話,石斌皺起了眉頭,眾人見他如此模樣無不猜測起來。劉霄更是用肘子蹭了他一下,暗示他這話說得太蠢。畢竟自己提出要增加統兵權可是犯了大忌,何況還是當著眾人的麵說,萬一有人捅黑刀子如何是好?
見到下麵突然鴉雀無聲,石斌卻笑了起來:“眾位兄弟不必緊張,我所以皺眉不過是因為糧草和兵力不足。水軍比陸軍更費錢糧,恐怕我們是有心無力啊。”
不論石斌的話是真真假,至少以他的性子不會陰一套陽一套的苟且之事。因此眾人鬆了口氣,但是李超還是嚇出來一身汗。
王三站出來說道:“大哥不必擔心,這潭州本就是魚米之鄉,糧草不會短缺,隻是銀錢恐怕的確得另尋出處。”
石斌聽後大聲說道:“有理,的確得另尋出處。賢弟可有辦法?”
這賺銀子可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難的事情,沒事的時候都覺得銀子沒什麼用,一旦有了正事便覺得銀子怎麼都不夠用了。
在李超、劉霄二人眼中最好的還是利用水軍去剿滅洞庭湖的水匪,如果有機會也客串下水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