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民、兵、匪
石斌本是個吃貨,還喜歡自己下廚,什麼東西都想嚐嚐,按他的說法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其實豐衣他是不管的,主要是得足食,要吃飽吃好來。
如今這條件也就吃吃魚和蛋,連豬肉都吃得好少,更別說什麼牛羊肉了。
不過即使他再愛吃紅燒鯉魚和各種花樣的蛋製品,仍舊讓他深深的懷念牛肉幹,雖然那隻是豬肉一點調味料做成的。
他一個潭州統領不可能天天呆在軍營裏,在他看來那會成為一個隻會殺人的呆子,雖然不喜歡現在城裏的氣氛和現狀,但是也必須了解,必須親眼目睹,有可能還得親身感受一二。
給眾人的理由是:體會一下“民間疾苦”。所有人無一不稱讚他有一顆菩薩心腸,但他自己卻明白這是為了擺脫枯燥乏味的生活,純屬於“吃飽了撐的沒事幹”,順帶了解民眾生活罷了。
行為是有習慣性的,有了第一次,隻要不阻止,就會有第二、第三次,如此一來他就成個遊蕩者,一沒事就潭州城的各處散步,像極了前世下班後跑去各個樓盤觀察搞市場調查的情景。
隻不過如今不是要考慮買房,而是考慮如何把這塊地盤打造得跟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雖然軍隊糧草問題已經解決,潭州也基本在他的掌控之中,城中的難民因為能用勞動換糧食,也漸漸安定下來,這座城市有了點生氣,不過他仍然感覺有問題沒有解決,隻不過卻一直想不出來。
又是一個萬裏無雲的晴天,這個遊蕩者在幾個護衛的陪同下上街散步了。看到街上有了更多的小店鋪和茶攤開始經營,石斌高興了起來,因為這些人的出現說明人們已經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也有人肯賺這錢了。
要知道這些小商販在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很難出現,苛捐雜稅橫行,也許一個饅頭的錢還沒賺到,就已經被巧立名目的捐稅給坑了。這種情況下人們更願意打工而不是自擔風險的經商。
還沒高興完,耳邊就傳來了一陣不和諧的聲音——一個老漢踩在鵝卵石的街上摔倒而發出慘叫。
其實遇到這麼個情況石斌是有些猶豫的,因為讓他感到躊躇的不是別的,而是“碰瓷”。雖說此時想起碰瓷是多麼可笑,但也說明自己的內心並不寧靜。
不過常年受到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幫助他人的教育,又見一旁的兩個護衛似乎有上去攙扶的意思。他立刻打消了那愚蠢的想法,立即快步走了過去將那躺在地上無力站起來的老漢輕輕的扶起,並將他抬到了路旁的一個藤椅上。
見自家統領如此仁厚,幾個護衛心中一暖也立刻過來幫忙,都是軍人對這種傷的處理非常在行,沒多久老漢便不再痛苦的嚎叫。
那老漢熱淚盈眶的看著石斌,見他這打扮明顯是個富家公子,說不定還是什麼大官的親戚,但人居然能如此善良,他非常高興。
“老頭,知道這位扶你起來的你公子是誰嗎?”一個護衛衝那老頭高傲的說道。
“誰?”那老漢疑惑的問。
“臭老頭,你真是幸運,能得我們潭州統領的幫助。”另一個護衛故意拖長聲音的笑著說道。
“潭州統領”這四個字立刻把那老漢嚇得從藤椅上彈了起來,自然扯動了傷口,讓他又痛苦的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