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龐統被捉了,劉備要哭了(1 / 2)

龐統道:“隻有拚,不計傷亡地往關口衝殺,才有一絲活路!兵法雲“窮寇莫追,歸師勿掩”,關羽堵著我們這支“歸師”的去路,也是犯了兵法大忌的。

隻要激起士卒活著回家的欲望,我們就一定能衝過去!”

劉循聞言,立即讓人傳話給所有士卒道:“後方閻行數萬唐軍追來,前方隻有數千唐軍堵截,為今之計,隻有殺散穀口的三千守軍,才能可活著回家。”

吳蘭則大叫聲道:“來人,出動督戰隊,後退者斬。”

劉循曉之以理,吳蘭則動之以軍法,兩人相互配合,又激起了叛軍強烈的求生意誌,在將校們的帶領下,叛軍向穀口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龐士元真不簡單啊。”關羽暗暗點頭,“能在如此困境下指揮若定,激勵士卒決死奮戰,真不虧是當世頂尖軍師。”

關羽看了看蜂湧而來的叛軍,舉起手來用力一揮!

穀口的守軍連弩齊發,箭如雨下;而兩側陡峭的山坡上,也是呐喊聲震而起,早就準備好的石塊從山坡上滾落,將正在衝鋒的叛軍砸死碾傷眾多,叛軍士氣為之一滯,有些士卒轉身想往後跑,立即被吳蘭安排的督戰隊砍死或射死。後退無望,隻好拚命向前,踏著同伴的屍體向前,然後自己又成為其它同伴的墊腳的屍體……。

叛軍也是在反擊著,仗著人多,弓箭不停地往穀口招呼。但穀口的唐軍,都是身穿精鋼板甲的禁衛軍精銳,超前優良的板甲對箭矢起到了非常好的防禦作用,箭矢射在板甲上,隻是叮當做響留下一個白點,根本就傷不到唐軍的身體。

麵對蜂湧而來悍不畏死的叛軍,關羽除了將連弩手分做五隊連續攢射之外,還讓人不時地扔出火油瓶遲滯叛軍的進攻。再加上兩側山上滾落的巨石和箭雨的攢射,給叛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不過,連弩這東西雖好,卻無法一直使用,因為連弩非常耗費箭矢,隻能省著點用在關鍵時候。在打退了叛軍的N次進攻之後,叛軍終於衝了上來與唐軍展開了殊死的短兵相接。唐軍依仗著有利地形和良好的裝備,寸步不讓,將叛軍死死地堵在了山穀之鄭

山穀之中的寬闊地帶,龐統與劉循站在一起,焦急地觀察著戰況

“龐軍師,穀口難以攻破,是否考慮回頭退回去?”

劉循回頭看向來時的山穀入口方向,這是一條長約十裏的山穀,中間寬敞,兩頭狹窄,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坡和岩崖,要麼進,要麼退,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不可,剛才斥候回報,閻行三萬多精兵已經卡在我們的退路上。奮力向前,尚有一線生機,後退則生機全無。隻有不停地衝擊穀口,用人命去填,才是唯一的辦法。

關羽隻有三千人守在穀口,他們總有累垮的時侯,等他們累垮了,就是我們出穀之時。”龐統目光陰鬱,聲音低沉地道。

其實,龐統心裏還有著更深層的擔憂,隻是不好現在出來,怕嚇到劉循他們。

既然關羽能繞道過來數千人堵在穀口,難道就不會有後續更多軍隊繞道過來增援關羽嗎?

肯定會有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不過,自己的軍隊現在都已經在拚命了,再把更惡劣的推斷告訴他們,隻會讓他們失去希望而心灰意冷,放棄這最後的一線生機。

看著死傷累累的己方士兵和堵在穀口寸步不讓的唐軍,龐統第一次感到深深的無奈和悲涼。他想起了劉備,這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啊,他的賢明主要體現在知人善任上,連自己這種隱藏在醜陋外表下的才華都能被他發現,還有什麼人會比劉備更賢明呢?

龐統也想起了諸葛亮,諸葛亮的才華是驚饒,若論到軍事,似乎還差了自己不止一點點。可憑什麼司馬徽要“臥龍鳳雛,得一可安下”。而不是將臥龍排在鳳雛之後,變成“鳳雛臥龍,得一可安下”?

龐統一直覺得,司馬徽這樣,是因為諸葛亮的顏值比自己高。正因為如此,為了和諸葛亮較勁,龐統當初才遲遲不肯投效劉備,錯過了為劉備奪取荊州的功勞。也正是為了想要超越孔明的功勞,他龐統才不顧危險,孤身入益州,想憑一己之力奪下一州之地交給劉備,在功勞上遠超孔明。

想到這裏,龐統的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如今下未安,自己這隻“鳳雛“卻陷在了山穀之鄭鳳雛者,鳥也,這山穀就像一個籠子,將自己這隻鳥關在其鄭

這真是大的笑話!鳳鳥也有被關到山穀一樣的籠子裏的時候嗎?

“不,不可能,我是鳳雛,我一定還有辦法!”龐統的眼中盡是不甘,一雙睿智的三角雙眼不停地看向兩側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