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很無奈,不得不,這一句話也到了張紘的心裏頭。
同時,張紘也想到了另一件事:莫非……當初陸遜獻計“假稱臣”時,就想到了今了?
難道……難道陸遜早就有了異心?事到如今,下大局已經很明朗了,明眼人都看到了孫權的敗亡隻是遲早的事,而將來一統下者必是王嵩父子。江東群臣們雖然依舊跟著孫權,但恐怕絕大多數人,心思都已經到了長安。
也許陸遜當初在提出“假稱臣”,就是在為同僚們留下了一條後路!
好深沉的心機!
然而,是該抱怨陸遜呢?還是該感謝他?
……
帶著這種疑問,也帶著王嵩的一副聖旨,張紘回到了番禺。然後,又借口色已晚沒有立即去拜見孫權,而是先去了陸遜的都督府。
陸遜在書房中接見了張紘,見麵的第一句話便是:“這麼晚了,先生是來問我“假稱臣”的事情嗎?”
真是妖孽!一出口便猜出了自己的來意!
張紘苦笑一聲,對陸遜道:“都督知道我要什麼了?”
陸遜也苦笑一聲道:“隻是猜想而已,當初我向主公獻計“假稱臣”時,其實也是很無奈。如果我不用此計,恐怕我們交州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敗亡了。原本……也隻是一條續命之計罷了。”
“除此之外呢?”張紘緊盯著陸遜不放。
陸遜淡然地道:“除此之外,我也是想看看,續命幾年後,能不能有其它的機會。”
“還有呢?”張紘依舊盯著陸遜不放。
陸遜遲疑了一下,才道:“我早就猜到了王嵩會乘機用“弄假成真”之計,瓦解我交州群臣,以達到迫降交州的目的。”
“那麼,你還猜到了什麼?”張紘接著問道。
“呃,先生,你就……不要賣關子了。”陸遜有些不耐煩地道:“王泰必有聖旨給你,先拿出來看看吧?”
張紘長歎一聲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
罷,張紘取出聖旨,直接交給陸遜道:“你自己看吧。”
陸遜打開聖旨,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地寫了幾百行字,其中第一段寫的是:“召曰:交州王自封爵以來,尚未來京麵聖,著請見召之後,即刻啟程前來長安,不可稍有耽擱。”
然後,從第二段往下,分別是:“拜封:張昭為太中大夫、柳鄉侯;陸遜為後將軍、征北元帥、豐鄉侯;張紘為交州刺史、越鄉侯;呂蒙為定海將軍、柏鄉侯;孫紹為玄菟太守;程普為樂浪太守;黃蓋為上郡太守……
……
孫權手下的群臣,一個不漏,全都有了新的官職,並且全都是升了官,隻是大多都被調離了交州。
而交州本地的官員,則很多是從其它地區調入的。
陸遜把聖旨還給張紘,歎了口氣道:“明在朝堂議事,可當廷宣讀之。”
遲疑了一下,又開口道:“也許主公會生氣燒了這份聖旨,先抄錄一份底稿吧!”
張紘明白陸遜的意思,這是在為同僚留後路,也是在為善後做準備了。
……
陸遜看著張紘離去的背影,滿臉都是凝重。
看到張紘沒有立即去見孫權而是來見自己,陸遜就猜透了張紘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