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哪裏找這麼多甘蔗渣去?”有人發問了。
“上次交易黃老爺不是向我們推薦白糖嗎?”一個人大聲說起來,“既然有人賣白糖,就肯定有製糖的地方,就我們所知,榨糖剩下來的甘蔗渣都是堆積如山的,雖然可以用來釀酒,可是榨糖所的甘蔗渣堆得山一樣的,大多數還沒有來得及處理就腐敗壞掉了。”
“我記得在我國海南有一種煤油樹,劃開樹皮就能流出油來,那油可以直接點燈。”
“那也隻是拿來點燈而已,不是煤油,而且能夠做生物柴油的原料很多。”肖競侃侃而談。“油茶、臭油桐、黃連木……包括你們說的煤油樹,但是產出的油不能直接灌到發動機油箱裏直接用的,必須通過催化酶和一係列改性處理。另外不管是什麼油料作物,一兩棵哪怕是一片小樹林都沒有用,至少要百畝以上才能形成有效的供應。”
孫文彬身後的農業組裏有人發言了。“我順便指出一下,這些油料作物都必須要到兩三年之後才能結果或者產油,除非我們帶的油能夠保證這兩三年內不間斷。”
“我記得二戰末期日本人不是挖鬆根熬鬆根油麼?聽說也可以直接提煉出航空汽油來啊。”
“你就扯吧,鬆根油裏麵提煉出來的鬆焦油鬆節油浮選油都少得可憐,費那麼大的力氣還不如直接去找其他的石油替代品或者直接去找石油。鬆根油還是留著做藥材吧。人家日本人把鬆根幾乎挖完了才熬了區區幾萬桶,我們過去的世界有沒有鬆樹都不知道。”
這時一個身材高瘦的男性站了起來,“我叫劉業強,以前在海南工作的時候為一家油母頁岩煉油廠設計指揮安裝過一套油母頁岩的煉油設備。油母頁岩是比較容易獲得的產品,從油頁岩中幹餾出來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其中就包括了汽油和柴油。而且產量也比較可觀。”
“至於處理,可以使用茂名式幹餾爐進行處理,處理能力是每天每爐50噸礦石,油回收率可達60%,如果油頁岩含油量高的話,每爐每日出十至十五噸不在話下,並且還沒有包括汽油和氨這些副產品。”
劉業強扶了扶眼鏡繼續說道:“這種爐不需要太多的資源和人力就可以建設,一座日處理一千六百噸的小廠也就是32座爐,另外需要建設瓦斯加熱爐通風機房這些,我有現成的設計圖,設備難度不高,這樣的廠一天的產量就能獲得原油四十多噸,還不算汽油、氨、煤氣、酚這些副產品,每一樣都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獲得的油頁岩含油量高的話,根本就用不著什麼煤氣機了,汽油和柴油我們都可以自給。”
“一千六百噸啊!”袁方直接就跳起來了。“我們才五百多人,全部都去背石頭都不夠啊!更何況還不知道油頁岩哪裏有。”
此時的劉業強眼鏡後麵露出高級知識份子那高深莫測的笑容來。“對於油頁岩煉油廠而言,這是很小的規模了好吧。我們這裏可都是火車和皮帶運輸。”說著他拿出一張設計圖,“圖上的的設計產量還不如現實中某個油頁岩煉油廠的一套設備多,我給茂名幾家廠裏提供過設計圖,他們的煉油設備比這個更強,人家一套爐的處理能力就是200噸。”
“這個基本上屬於遠景規劃了好吧?”袁方無可奈何地說道,“這樣的設備需要占用的噸位太大了,我們現在的船都還沒有定下來,到時候能不能裝上船還不一定呢。”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人,現在已經開始大量召集穿越人員,又開始了物資采購。之前醫療組開出的上億清單都采購來很大一部分了,但是船隻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上個月陽峰和卜眾孚已經到外地去采購船隻了,可是這是幾千上萬噸的船啊,又不是汽車,說買就能買的,大家等得越久就越沒信心。
“好吧,”張元接過話頭來,“既然趕上了,我也就來說說我們工業組會要帶的一些東西吧。”
張元接著就把自己筆記本上的清單念了出來,其實他帶的東西基本上就是他自己工廠的設備,既然自己馬上就要滾粗了,工廠的設備就必須要處理好,如果出售給二道販子或者當作廢品處理,那也太浪費了。所以工業組的人一商量,不如幹脆就一塊兒打包了運抵海邊某港口的倉庫裏先存了起來,等到船隻就位了直接裝船。
工業組除了五金廠的設備之外,還另外弄了些設備專門用來製造軸承、螺絲、齒輪一類的標準件。平時五金廠需要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跑一次五金市場就搞定了,但是穿越後就不要指望可以逛五金市場了,所以都得先準備起來,不然到了那邊都得抓瞎。
工業組和電力組的兩撥人立刻開始抓著清單開始商量需要的噸位了,畢竟船隻的承載力是有限的,要是超過一萬噸,就肯定裝不上了。一時間雙方為了爭奪噸位開始吵鬧起來。
其他組的人也悄悄都混入了大禮堂,給自己的組出謀劃策,看看如何能夠把設備帶的更全麵一些,整個禮堂裏漸漸站滿了人,頭頂的幾台風扇無力地旋轉著,讓麵紅耳赤爭執的穿越眾們根本就感覺不到一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