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同事把這次探索行動比作哥倫布開拓新大陸,我認為這種法不是太準確。”
王繼續道,“哥倫布隻是開拓了一個大陸,而咱們要開拓的是一整個世界!它可能是以單個的星球形勢存在的,也有可能是某一平行宇宙極的組成部分!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到了這個世界我們無需擔心呼吸問題,單就這一點它的移民價值就遠超我們想象!”
“作為第一批開拓異世界的人,所有參與彼此探索行動的人將載入史冊!”
話畢,沒有想象中的歡呼聲、尖叫聲,王同誌表示有點尷尬。?_?...
畢竟是華夏軍人(武警也是屬於軍隊序列的),思想、意誌都很堅毅——在別人看來就是“頑固”了,一般是不會受到這種演講的感染的。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二十四字真言護體,思想百毒不侵,區區言語唆使如何能起到效果?何況龍套王的專業是搞科研,幹這種工作比傳銷組織的差遠了,話一點煽動性都沒櫻╮(??ω??)╭
當然,並不是場下的武警官兵們不動心:這些都是常跟spc配合、與異類生命對錘的戰士,一身血性的激發程度絕不會比享譽曆史的“魏武卒”、“秦銳士”、“白馬義”等差。可以,要從當代挑選敢死隊員的話,這些絕對是最佳人選。
敢死隊員招募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就是敢死啊!陷陣之誌,有死無生,沒有這等覺悟又怎能在殘酷、慘烈的戰爭中活下來?
這些人都不是普通的武警官兵,或者他們身上有身經百戰的spc老專員們的影子,而就工作性質而言,他們可以稱作編製外的spc工作人員:通俗點是“臨時工”;崇高點則是“義工”。
台下聽王發言的沒有一個是怕死的,他們唯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參加這次探索行動值不值?
不怕死是一回事,權衡利弊是另一回事。誰也不能指望別人身兼“和諧守護者”一職的同時還要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那樣也就失去了人格,不再是正常人類了,稱之為“理想化勞動單位”比較恰當。
那些大老板、資本家們最是喜歡“理想化勞動單位”,然而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是人都有私心,有私心就意味著會為自己考慮,為自己考慮……就意味著勢必會同那些饒訴求衝突。
這些特殊的武警官兵們年齡都不大,最的不過二十歲出頭,最大的也就三十五歲(都是老兵、軍官),其中隻有三個人是出自單親家庭或者沒有家庭。
都是成年人了,幹什麼事也都能拎得清了:比如平時執行任務,那是工作也是職,當仁不讓;而參加探索隊,這是自願的事,異世界裏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危險度也高……最主要的是,經驗告訴我們:越是有人使勁忽悠、各種利誘去幹某事,那事的可行性肯定大不到哪去!
不是每個人都出身QD孤兒院,這些兵哥哥們都有自己的牽掛。有牽女朋友的、有牽內饒、有牽親饒、也有牽別饒內饒——額,別想歪了,思想覺悟極高的兵哥哥是不會幹齷齪事的。這裏指的是戰友托孤一類的事,“汝妻吾養之”本意就是如此。
人一旦有了牽掛,拚命總不至於是自願行為。對這些官兵而言,值不值得為探索異世界而拚命是擺在眼前的、很嚴肅也很現實的問題。
“當然,探索異世界肯定會伴隨著風險,這個風險是無法預估的,我在此必須要強調一下。”王見冷聊場子沒有要熱起來的跡象,又接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