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兩代妖孽的理念傳輸(1 / 3)

沒人知道那個包了一整截車廂的年輕旅客是什麼時候離開的,他的行蹤就和他的身份一樣神秘莫測,唯一能證明這個人存在過且接地氣的就是車廂裏那個已經涼透聊火鍋。

這列綠皮火車是一列跨國列車,活動範圍從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區到亞熱帶季風氣候,開完一程需要幾幾夜的時間。而跨國列車上有旅客中途失蹤這事兒其實性質不可謂不嚴重:雖華夏早已經同本大洲幾乎所有國家都簽了免簽協議,但誰知道這人不是抱著偷渡的心思下的車呢?

不過即便了解了這一情況,當局也沒有調查的意思:放著好好的華夏不待,偷渡到其它名副其實的發展中國家去?要麼是腦闊有問題,要麼就是在本國混不下去了。這兩類人都不至於對各國產生什麼負麵影響,所以查他幹嘛?真當納稅饒錢是可以白花的啊?→_→

宗冥悄悄的離開了列車,飛上了,在個人終敦圖的指引下朝著星城市的方向飛去,這一飛就是一兩個時。

終於,眼前的景象都變得熟悉起來,到了這份上宗冥也不用看地圖了,按照自己的記憶朝某個方向滑翔而去——這是位於星城城郊的一座山,名槳金光嶺”,是宗老爺子“禦用”的閉關修煉場所。

“金光嶺”這個名號取自八十多年前,據是因為有一降祥瑞,一道金光從而降,四周彩雲環繞、龍鳳呈祥……這些法都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至於其可靠性嘛,除了金光這點應該是真的以外,其它的就不用想了。

謠言都是越傳越邪乎的,金光嶺的那道金光其實是宗老爺子修為突破的時候弄出來的,在不明就裏的普通人看來就是神跡,於是就演化出了諸如“舉霞飛升”之類的民間傳。而一個故事在傳播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被修煉完善,一開始僅僅是現象,接著就編細節,繼而會對其作一個整體的歸納,直到這個故事已經被完善到無可再進一步完善的地步,於是就蓋棺定論了。而到了這個時候,該故事已經由單純的傳進化成民間文化了。

金光嶺的傳傳了近百年,自然已經完全成熟了,而當地人、當局自然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一個地方不開發,於是乎,旅遊景區就設立了。

首先是建設打著文化旅遊旗號的風景區,金光嶺的自然環境還算得獨厚,自然景物也算撐得起旅遊區的麵子;接著就是將“文化”落實,於是一座“金光寺”就串生——聽金光與佛光可以等量代換,而善男信女的錢又是最好騙,咳咳,掙的……

當然,這一切與宗冥並不相幹,宗閻老爺子也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看法,他總不能發表聲明:這座山是我們家老爺子帶火的,我們老宗家應該享有其部分紅利吧?若是這麼了,以老宗家的地位和麵子,能到手的分紅肯定少不了,但格調就談不上好咯,以老爺子的性格非暴揍他一頓不可!

好在金光嶺作為老爺子的“禦用”閉關場所,老宗家在上麵還是圈了一塊不的地盤的,若是在上麵開商鋪、客棧、餐廳,不失為一個掙錢的好法子——呸!雖修煉講究一個“財侶法地”,但怎能如此不堪?此事休要再提,除非等到被金錢攻破心理防線的那一。(嚴肅臉.jpg)

言歸正傳哈,宗老爺子是在山上有修煉洞府的,而因為他老人家幾乎每次修煉都是在這裏麵的緣故,金光嶺也被稱作修煉界的“聖地”,由此可見一位頂尖強者身上到底能凝聚多麼恐怖的流量!

宗冥是不喜歡在洞府裏修煉的,不僅是他,諸如007這樣的年輕一輩超凡者大都不喜歡。因為年輕人一直生活在被各種信息包圍的社會,靜心能力大都強於老一輩,而洞府這玩意本就是為了靜心才開辟的場所,既然沒有這個需求了,幹嘛還待裏麵?家裏的大床不比洞府裏的石床、蒲團舒服?

誰能想象,當代社會這些被認定為“心浮氣躁”、“意誌不堅定”、“難成大器”的年輕修煉者們居然一個賽一個的修煉有成,也不知到底是長江後浪推前濫曆史規矩的作用還是老一輩的潛心苦修理念脫離了時代。(?_?)

然而不管怎麼,年輕一輩的超凡者實力越強、資質越高、修煉越快,這怎麼都不能是壞事。固然有基礎不紮實、心態不好的例子出現,卻是無傷大雅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再好的教育環境也不敢保證不會出幾個敗類、人渣吧?隻要“良品率”比以前高了,就可以認定這樣是成功的,何況如今的情況“良品率”可比過去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