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亂得勢(1 / 3)

冷清多日的洛陽城恢複了往日的熱鬧,但知情人都知道,在這喧囂背後,正暗流湧動,仿佛空氣中有隱隱約約藏著一絲不安。

邊烏壓壓的一片雲,悶得整個都城燥熱起來,似乎在預示著將要有大事發生!

回到京中,劉承佑急召群臣商議平藩之計,但各文武大臣意見不一,有人主張立該出兵,有的卻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國力羸弱,而三藩兵強馬壯,建議先與三藩對峙,待國力強盛之時再討不遲而此時北部契丹又大舉南侵,曹威正領軍北上抵禦,朝中能征善戰之人己無,內憂外患,將劉承佑填滿了苦楚,平藩一事討論得不了了之,劉承佑隻好草草退了朝,回後殿休息去了。

郭威在宮中閑住了幾日,幾個兒子己跟隨曹威北上而去,雖每好吃好喝待著。但身邊卻無半個親近之人,頓感無聊,打算告別回家,待從身邊宮女處打聽到劉承佑正在花園休,遂動身前往。

在一太監代領下,來到花園門口,太監先去稟報,不多時那太監回來,將郭威帶入園內。

隻見滿園開滿菊花,黃燦燦一片,恂美無比。院正中,有一涼亭建於池塘之上,池中矗立著幾塊嶙峋怪石,幾種不知名的水草正隨波懶懶地擺動著,一群火紅色的金魚奮力搶食著亭中撒出的食物

劉承佑見郭威走近亭來,放下手中裝著魚食的玉碗,待郭威行過禮後,兩個分別落坐。

“郭恩公此次前來見朕,不知何事”

“回皇上,草民在此住以有數日,打擾甚久,特來向陛下辭行”

“可是下人招呼不周?前幾日高麗國進貢了幾支老參,待會朕人熬了湯送過來!”

郭威連連搖了搖頭道:“謝陛下隆恩,隻是家中現無人主事,加之我在宮中也無事可做,卻有這麼多人服待,心中惶恐,還是回去為好。”

“唉!這都怪朕,最近國事繁忙,抽不開身,忘了派人帶恩公瀏覽宮中風景。”

“此處風景如此之好,可陛下好像無心欣賞呀!”郭威見劉承佑滿腹憂愁,當即不提回家之事,關心問道,“陛下有何煩心之事,不知可否訴之草民,以好讓草民替聖上分憂!”

"此次回宮,本打算平定三藩,誰知契丹又舉兵來犯!朝中能征善戰之人都隨曹威將軍北進抵禦契丹,上次烏障山一事,三藩反心以露,朕最怕三藩此時看清情況,聯合嘩變造反,到那時,朕怕是要做個亡國後主了。"劉承佑歎了口氣道:“現在朕真是騎虎難下呀!不平三藩,他日待其兵力越發強勁,更是難以對護,而現今朝中眾臣更是為了個人利益,相互爭權奪勢,哪還有心關心政事。俗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趁現在談起此事,朕倒是想聽一聽恩公對此事有何看法。”

“哎!恩公有什麼想法隻管來聽聽,所謂言者無罪,朕恕你無罪,但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劉承佑見郭威在思索著什麼,解釋道。

“那陛下就恕民胡言亂語了,其實我覺得三藩一定要平,而且還要馬上平,原因有三。第一:三藩此次反意以露,必定加緊整備軍隊,雖他們士兵多數是強征農民參軍,未過多訓練,但如時間一長,練軍得法,加上三藩之間做好聯係,屯足糧草,到兵強馬壯之時,再強強聯手,要想平定三藩,必定不易。其二,現今北方契丹入侵,三藩料到陛下出兵北伐,一時抽不出時間對付他們,其戒心定然下降,如趁此良機出兵討伐,或有奇效。其三,陛下自登基以來,重農減賦,深得民心,而三藩橫征暴斂多年,所在各州百姓早己是怨聲載道,而之前李守貞又公然弑君,引得全國嘩然,被下人所不恥,現在趁民心所歸出兵,勝率將更高一步,所以草民覺得,現在出兵圍剿三藩正是最好時機,萬不可失。”

“如果朕出兵那應先采取何種方式攻破三藩?”

“草民覺得對於三藩,應派重兵守住一線穀,此地易過難攻,且是李守貞與趙思綰、王景崇二藩相通的必經之路,將李守貞孤立起來,使他們不能相互救援,再圍而擊破,三藩之中,就屬李守貞實力最強,隻要他一敗,另兩人根本不足為懼。現國家兵力不足,如同時對三藩開戰,隻要一拉戰線長,那將對我軍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