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亂得勢(2 / 3)

“哈哈,恩公,雖久居鄉野,但的極有理”劉承佑一掃心頭陰霾,稍稍開心笑道。

“陛下,這隻是草民愚見,還望陛下與軍機大臣們商定後再決定是否可行,萬萬不可偏聽了草民的這幾句話,而誤了國家大事!”郭威勸解道。

“哎!恩公不要過歉了,朕深知你雖不曾為將帶兵,但熟讀兵書,深曉用兵之道,所之言,必有道理,朕會詳細考慮的!”

當下劉承佑心情好了許多,又將朝中許多問題都拿出與郭威談論,越發覺得郭威對於治國平下有相當不凡的見解,對其也是越發喜愛。正如謂人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兩人還意猶未盡地談論著,身過一太監輕聲報道,皇上,該用晚膳了。兩人才發覺色漸晚,不由對笑了一眼。

劉承佑強烈暫留郭威再多住幾日,吩咐太監將今晚所用之膳分了一半給郭威送去,郭威推脫不過,隻得謝恩後退回住所。

第二日剛蒙蒙亮,邊還泛著魚肚白,就有太監到郭威處通報,皇上召見,郭威忙正衣隨其來到禦書房,劉承佑似乎一夜未睡,兩眼布滿了血絲,麵色也憔悴不少,見得郭威到來,拚開了左右宮女太監,對郭威道:“朕昨晚思索良久,覺得思公所之言有理,打算近兩日出兵平藩,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如今朝中計謀出眾之人已無。正所謂蛇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朕經過慎重考慮,知到恩公不但計多謀廣,武藝高強,打算讓恩公做此次平藩之將為上。”

“萬萬不可,人就一介略通拳腳、粗識幾字的草莽之夫,此等重要國事,草民可是不能擔當的。還望陛下收回成命。”郭威中氣十足,緩緩又道:“加上民隻是一個閑居皇宮兩日之人,如上了戰場,怕是無人聽令,以誤了國家大事!”

“這些恩公就不要擔心了,我己擬好聖旨,封恩公為平亂大元帥,統領禁軍及南部各州軍隊討伐三藩。並賜尚方寶劍一口,持劍如朕親臨,各軍將士如不聽從號令,可先斬後奏。現國家正值危難之際,為國為民朕都希望恩公不要推辭了”劉承佑看出郭威心有疑慮,明道。

“這那草民心定忠心為國,全力平藩,替國家除賊滅亂,以報陛下隆恩”郭威忙跪謝道。

“哈哈,朕又得一膀臂,看來此次平藩得勝,如探囊取物,指日可待,郭愛卿快快請起。”劉承佑自郭家莊歸來後,第一次真正開心笑道。二人當即又對此次平藩細節做了分析,待二人商定完畢,以快到正午之時,郭威謝恩返回居所,不多時,帥印、兵符、聖旨、尚方寶劍等物就送到郭威處。

當下午,禁軍首領白文珂、洛陽守軍將領郭從義及副將常思三人在接到聖旨後,同時來到郭威居住之處,三人現以被劉承佑命為此次平藩偏將,直接聽令郭威,幾人在見到郭威,介紹寒喧一番之後,各自起身告辭回府,準備去了!

兩之後,大部份禁軍及洛陽守軍整整10萬人馬在軍營結合完畢。碩大的點兵場內,黑壓壓站滿了人,卻鴉雀無聲,劉承佑與郭威等人正站在點兵場中一木台上。

“郭愛卿,曹將軍此次北上帶走了軍人大部人馬,朕得知那李守貞有足足40萬軍士呀,而能給你的也就隻有這10萬部眾了,定要多加心呀!愛卿隻要堅持到北方平定後,朕會馬上讓曹威帶大軍前來援助!”劉承佑帶著一絲憂慮道。

“請陛下放心!那李賊縱然兵多,但多數也是強征平民,便未受過訓練!而臣所帶之兵都是禁軍、京都守軍,個個都是刀口上滾出來的,做戰經驗豐富,全是能征善戰之輩。”

“那也不可太意,萬事三思後行”劉承佑再次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