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現代化進程(1 / 1)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曆史性躍遷過程。按照美國現代化問題專家布萊爾的說法,整個人類曆史有三次最偉大的革命性變革:第一次是在大約100萬年以前,原始生命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以後出現了人類;第二次是距今7000~4000年左右,從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轉變;第三次則是近幾個世紀來自西歐起步而波及全球人類的社會現代化進程。就是說,“現代化”像從非人的生命到人的生命,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一樣,具有重大意義。然而不同的是,前兩次巨變經曆了上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的時間,而“現代化”自18世紀末伴隨工業革命正式啟動以來,僅僅花了200年的時間就已經使人類生活麵貌發生了根本改變。而且,這次大變革是迄今人類三次生產力形態大轉換中最重大的一次。因為它不單是生產力自身的運動,而且是現代生產力與現代生產關係社會各個領域相結合的巨大變革。

國際上對世界現代化進程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兩階段說,如以色列S。N。艾森斯塔在所著《現代化:抗拒與變遷》一書,將現代化的變遷分為兩個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模式從17~19世紀為西歐、美國及英國自治領的持續現代化的模式。第二階段模式為20世紀現代化模式,其中包括拉美模式、蘇聯東歐、中國共產主義模式、其他殖民地現代化模式。另一種是三階段之說,如帕森斯在其《社會係統》一書中,把現代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歐洲的西三角(英、法、荷)為主,其代表是英國的產業革命和法國的民主革命;第二階段以歐洲東北角(德國)的急速工業化為主導,由於民主化不平衡的落後狀態,產生了納粹大動亂;第三個階段的主導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這種分法幾乎把日本和東方新興國家完全排斥在外。我國國內最有代表性的劃分法,則是羅榮渠教授的世界現代化三次浪潮說。這三次浪潮與世界三次工業革命是一致的。第一次浪潮(18世紀後期~19世紀中葉)是由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向西歐擴散的早期工業化過程;第二次大浪潮(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是工業化向整個歐洲擴散並取得勝利的過程,同時在非西方世界產生強大的衝擊,拉開了非西方世界也走向現代化的序幕。第三次大浪潮(20世紀下半葉)是發達工業世界向高工業化的升級與欠發達世界的大批國家卷入工業化的過程,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則率先進入這一過程。應該承認羅榮渠對世界現代化進程三次浪潮說比國外的幾種劃分法更為科學,因此越來越被國內外學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