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烽火戲諸侯(1 / 2)

魯剛和周冕的建議貌似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但是卻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開拓思路的前提,這長城修複了,烽火台示警也有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在適當的地方安排足夠的增援這長城就能守住了呢?

這個設想顯然是相當靠譜的,因為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是這麼防禦塞外遊牧民族入侵的,萬裏長城豈止萬裏,時時刻刻派人在上麵駐守顯然是不現實的,任何王朝都負擔不起這麼多的邊軍消耗,所以,自古以來便是設置兵鎮,劃分區域,烽火傳訊,快速支援。

這樣一來,所需的邊軍就少多了,因為塞外遊牧民族大多不擅攻城,一段長城要是有上萬人駐守,他們基本上就別想攻破了,而大同鎮就有上萬邊軍精銳,隻要能及時支援上去韃子根本就別想攻破大同鎮的長城。

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同鎮這上萬邊軍精銳怎麼及時趕到韃子進攻的地段。

這個問題貌似不難解決,魯剛和周冕先後提議之後,唐順之便拱手道:“大人,不若這樣,我們將大同鎮上萬精銳全部集結在大同府城以北,這樣,他們離任何一段長城都不會超過三百裏,再加上他們配備了火龍戰車,一天之內趕到韃子進攻地段支援肯定是沒問題的。而這一天時間可以靠長城附近的屯衛來爭取,隻要我們給他們配備足夠的快馬和轟天雷,他們抵禦一天時間問題應該不大。“

楊聰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對啊,用以前的老辦法結合現在的火藥武器這個問題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啊!

西周的時候便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周幽王有沒有以此來戲弄諸侯而取悅褒姒暫且不去說他,這個典故足以證明一點,烽火傳訊,快速支援在西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方法早已經過了曆史的考驗。

楊聰當即便拍板道:“好,就以此法禦敵。”

緊接著,他便開始和眾人詳細探討起屯衛的具體部署來。

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原來大同鎮的衛所和守護所有一大半都是按烽火示警體係而設置的,隻是經曆了百餘年之後這套體係已經荒廢了而已。

比如大同鎮北邊的長城,附近並不是沒有衛所,其實,每隔百裏左右附近就有一個衛所,隻是衛所駐地離長城還有一定的距離而已,如果把所有衛所下屬的千戶所駐地都搬遷到長城腳下,基本上每隔十多二十裏便會有一個千戶所駐地,這樣一來,不論韃子從哪裏進攻,首先便將麵對一個上千屯衛的抵禦。

當然,在沒有轟天雷之前上千屯衛肯定也頂不住數萬韃子的進攻,不過,有了轟天雷之後就不一樣了,隻要在韃子攀爬城牆的時候丟下去幾顆小型轟天雷又或者一顆巨型轟天雷,都不用動手,韃子必定會被炸的從雲梯上滾下去,隻要轟天雷足夠,上千屯衛抵擋一兩個時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一兩個時辰過後,附近千戶所屯衛必定會趕過來支援,長城上駐守的軍隊就會越來越多,而且,隻要能抵禦一天的時間,一萬邊軍精銳便會趕過來,這樣一來,韃子想要攻破長城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天,楊聰便和眾人商議了一個詳細的方案。

首先,由魯剛負責組織人手把大同鎮以北長城所有缺口全部修複。

然後,由周冕負責安排人手駐守烽火台,建立烽火台示警體係。

再然後,由唐順之和趙時春負責在長城沿線設置和建立千戶所駐地,將大同鎮所有靠近長城的衛所和千戶所屯衛全部安排到長城沿線負責第一波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