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製定好計算機的研發項目後,石莫又拿出了一個計劃,因為隻有研發項目還不夠,還需要眾多的研究人員去執行落實《中國計算機1990》戰略,隻靠在座的這些人是做不出來的。
因此石莫圍繞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決定實施“IT人才全球引進計劃”,雄心勃勃的製定了未來要用5到10年時間,在全球範圍內吸收一批IT精英人才回港為公司效力。
石莫對高昆他們說道:“為了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我決定實施‘IT人才全球引進計劃’,從美國、歐洲、RB等半導體和網絡較發達地區網羅大批量的高層次華裔人才,助力公司按期完成研發項目。計劃到82年時最少要招聘20個優秀教授,200個博士,2000個研究生,2萬個本科生。到85年時人才招收要翻一倍,到 90年時再翻一倍,到時公司最少要引進人才有80個教授,800個博士,8000個研究生,8萬個本科生。”
石莫知道未來誰能抓住人才紅利,誰就能掌握公司發展騰飛的秘密武器。但現在內地大學生還是國家負責分配的,石莫招不到多少人,且本地香港的IT人才又很少,新世界大學也還沒有把計算機人才培養出來。要解決IT人才短缺的問題,隻能去歐美等地區大量引進專業人才,使用花錢購買人才的快捷方式,才能得到緩解。
高昆對於石莫的這個人才吸收計劃並不感到意外,公司要完成這麼宏大的計算機戰略,必須要有這麼多研究人員才行,否則短期內是沒有希望完成任務的。
高昆是剛剛從美國回來的,很了解那邊的情況,對石莫說道:“小莫,你是要把人才全部招回香港嗎?這樣做的話你在計劃時間內招不到這麼多人才。就算你給很好的待遇,但現在大部分的頂級華人專家還是不會願意回來的,美國那邊的科研環境更好,待遇也不差。而且現在高水平的華裔研究人員在美國也很吃香,我們招不到全部都是華裔人才的,得招一些歐美IT人才補充才行。”
高昆還說道,在美國的那些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在看到那些抹黑、扭曲中國的報道,看到聚會時,有些中國人支支吾吾不願說自己是中國人,看到辦簽證、過國境時,中國人被嚴格的盤問,都有無法抑製的憋屈和憤怒。他也痛心,那年和他一同留學美國的有100多人,80多人沒有回港,絕大多數人隻是為美國的老板打工,但他們其實往往比他的上司,老板,甚至老板的老板更聰明。在外漂泊的十幾年裏,每每想起父親和老師對他的愛護和期望,不安和內疚感就會襲來。所以,當石莫對他發出邀請的時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