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讓自己的心隨時隨地找到那份從容和自在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什麼是禪。
大家舒適地坐著,可以懶洋洋地靠在椅子上,可以盤腿,可以翹著二郎腿,也可以很恭敬挺直地坐著。不管用什麼方法,隻要找到能讓自己身心安住的那份燦爛,找到自己本有的愉悅就可以。把眼睛閉上,綁緊的腰帶放鬆,然後雙手放到臉部,耳朵,頸部推拿,捏捏耳朵,搓搓臉,揉揉頸部……
(靜坐中)
當你全力以赴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就能從這個努力中得到收獲。所以當我們碰到問題,千萬不要去抱怨別人。今天有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你以前種下什麼樣的因。同樣的,未來你想得到什麼樣的果,取決於你今天種下什麼樣的因。
有句話叫“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有智慧的人,當他聽到一句有道理的話,就會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把它運用起來。中等人,聽到這個道理之後,記起來就實行,記不起來就丟在一邊,這叫若存若亡。根基最低的人聽到這個道理就隻是哈哈傻笑而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舊有的思想讓你走到今天,如果明天你會失敗,恰恰就是這個不思悔改的固執。一個智者,總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麵對新的挑戰。
孔子見到老子的時候,他說這個世界上如果要用一樣東西來比喻老子的話,那就是天上的龍。見到它頭卻見不到它的尾,見到它爪卻見不到它的身,見到它呼出的氣你卻不知道他身在何處,這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那個時候孔子已經功名成就,卻能用這樣謙卑的心來向老子學習。那我們今天在學習上,心量能打開了多少呢?
有很多父母問,孩子該怎樣成長。我就跟他們講,讓孩子去了解偉大的人物,其一生是如何走過來的,他們碰到困難如何去麵對的。每個人每天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關鍵是你的心如何安住在當下,在各種各樣的選擇當中如何抉擇。
有一個故事。一個乞丐每天在街邊坐在他的一個破舊的箱子上乞討。有個人問他:“你坐的那個是什麼箱子?”乞丐說:“一個破箱子,沒什麼稀奇的,我幾十年一直坐在這上麵。”這位先生又問:“可不可以打開看一下?”當他把這個箱子打開的時候,發現裏麵竟然裝滿著一箱金銀。其實人都跟那個乞丐一樣,自身內在擁有無盡的寶藏,但是不相信自己,永遠拿著碗到外麵乞討:給我一點時間吧,給我一點健康吧,給我一點知識吧,給我一點能量吧……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個人很貧窮,然後他來祈求佛陀說:我貧困潦倒,沒有福德。佛陀跟他講,如果你想富有,就去布施。他說,可是我什麼都沒有,如何去布施呢?佛陀說,你身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布施。比如當你用柔和、善良、真誠的眼神注視著別人,人家就會感覺到溫暖和誠意。再比如我們課程結束了,你可以幫忙把桌子整理一下,這都是一種布施。隻要你有一顆布施的心,布施就無處不在。
大家想過沒有,當你不斷通過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眼神和言語去布施的時候,你身邊的磁場會變成什麼樣?種西瓜肯定長出西瓜,種南瓜肯定長出南瓜,這是世界上最基本的原理。我們都希望身體健康,但大部分人都在種什麼因呢?黑白顛倒,徹夜不眠,爆吃爆飲等等。這樣我們怎麼會得到健康的果呢?
可以說,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磁場把它吸引過來的,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境界,就要從改起自己的心念開始。
現在請大家做一個深呼吸,告訴自己:我要得什麼果,就要種什麼因。深深記住這一點。
古代婚姻強調“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隻有兩個人的生活品味走到一起的時候,家庭才會越和諧。如果你們的文化、出身等各方麵沒法達成共識的時候,千萬不要去追逐別人。如果你欽慕對方的修養,那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