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章 二入四行(1 / 1)

第二章 二入四行

禪修就是通過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內心比平時更安寧,通過呼吸改變身體的循環機能和免疫狀態,讓我們以不一樣的身心狀態去麵對生活。修禪就是麵對自己原有的那種身體結構,進行一種新的轉換。

這堂課給大家分享一下菩提達摩講的“二入”和“四行”。這是禪修最基本的東西,達摩祖師把禪修最中心的思想用這麼幾個字來概括。

理入和行入

“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

首先你對禪修要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就是說為什麼要禪修?禪修對我有什麼好處,我要想得到什麼?或者說期望通過修禪對自己的身體、心靈、思維方式產生什麼樣的改變?一般的人給他一個這麼寧靜的場所,讓他把眼睛閉起來麵對自己,他就很難受,腦子裏麵總想從外麵找一些東西,而不想從內在去挖掘。

禪修首先要理入,就是從理論上,從事物的本質上去認識它。

大家都知道,佛教兩千多年以來一直用禪來開發第一智慧。不是無緣無故叫你坐在那裏就能開智慧。你首先要對事物的認識,對自我的認識,對宇宙間萬事萬物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然後從這裏麵去悟出生死,悟出人生。

每天所碰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讓我們困惑不已,我們總在黑暗當中摸索,在迷茫的人生裏麵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人家說這個對,我就這樣去做。人家說要有好車、要有洋房、要有什麼什麼,這才是成功的人生,然後自己就不停地往這方麵去追求。等到把一生的時間和健康都投入進去以後,才發現這些東西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快樂。

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想要什麼?我到底怎麼做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佛教的思想就要求我們去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麵對這個世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道”。

每一樣東西都是由緣分聚合而成,因緣離散了,這個事物就消失。宇宙也一樣,人也一樣,山河大地也一樣,我們的房子和椅子都是一樣的。如果要想讓種子發芽,就一定要具備陽光、土、水、空氣,這四個條件是最基本。

時間和空間都是一種相對而言的東西,我們有沒有感覺到,當我們很痛苦的時候,時間是以秒計算。當我們快樂的時候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所以說“天上一日,世上百年。”

在大海旁邊,人就像滄海一粟,所以《華嚴經》說“須彌可以納入芥子,芥子裏麵可以存在三千大千世界”。芥子是很小的物質單位,一個芥子裏麵可以存在無量的世界,無量個世界也可以在一個芥子裏麵存在。

人稍微有一點成就,那種貢高我慢的心就不斷地膨脹,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當我們的思想境界跨過這種固定思維的時候,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規律。就像培訓行業,有些班很多人排隊上課,而有些就連學員都招不滿。你如果追錢,錢跑得比你還快,當錢反過來追你的時候,你想不賺都不行。

這實際上這就是“利他”的思想。你不斷地為別人著想,不斷地為別人的利益考慮,你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別人所需要的東西,那別人就會不斷地被你所吸引。反過來講,你的東西人家不需要,當然就離你遠去了。這裏告訴我們,不明理,你做什麼都很困難。

認識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要不斷地去印證和覺察。實際上禪修沒有多少理論,你每天拿二十分鍾時間,把手機關掉,或者設成靜音,離你的電話遠一點,在門上掛一個牌“現在禪修中”。然後,這個時間內什麼都不要做,把眼睛閉起來,全身放鬆,把心收回來,用心感覺當下。如果腿盤不好,隻要交叉著就行。把身體坐直全身放鬆,把手合在一起,然後感覺呼吸就行了。沒有那麼多要求。就是每天都拿一點時間來自我反思、覺察和自我觀照。觀照我們的心,觀照我們的思想,觀照身體的感覺。

“理入”是要正確地認識它,行入就是要去實踐它。佛教的典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它所有的思想都是為實踐服務。你如果不去印證,不去體驗,所有的思想都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