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銀行”的思考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企業責任的問題。
企業規模很小的時候,領導人不考慮社會責任的問題,對社會也不會有多少消極影響;但企業做大了,企業的決策和領導人的風範常常會成為新聞的焦點,這時你考慮問題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
就像一個塔尖,越是頂端的人,底下輻射的麵就越大。所以企業越大,你的德行就要越厚,才能承載這麼大的事業。就像一艘萬噸遊輪,需要很深的水去承載它。這水就是我們的德行,德行就是我們的人格魅力,文化修養,我們內在的素質和高瞻遠矚的品質。
浙江有很多私營企業為什麼會走入瓶頸?不是他們不聰明,也不是沒有魄力,其實就是格局問題。他們不願意放開原有的經營模式,不願意讓企業的利益麵對社會,隻是局限於自己家族的利益和個人的得失。
那怎樣放開手腳讓企業進一步向前發展,就是要我們不斷地把思維格局打開。我建議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有空讀一讀《孫子兵法》和《道德經》。帶兵打仗跟我們領導企業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因為真正的智慧在人類的所有事業上都是適用的。
前幾天國家統戰部在複旦大學做關於未來佛教的調研工作,複旦大學宗教研究所就在全國選了四個寺院來做研究,分別是北京的龍泉寺,蘇州的西園寺和東林寺,還有就是我們香海禪寺。香海禪寺名不見經傳,原因就是我們提出的很多理念突破傳統,具有現代意義。
前段時間,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義工銀行”。理念就是,人在年輕的時候做些公益事業,把服務作為資本存下來,等到我們老了,就可以支出來讓別人來服務我們。
我們寺院旁邊有個敬老院,那些老人每天就搬張凳子坐在門口曬太陽。其實他們還可以做些事情,還能力去幫助別人。所以“義工銀行”的理念,隻要我健康,我就是社會的一個資源,就不應該浪費掉。
答疑
問:您剛剛說的義工銀行,怎麼實現呢?
師:我們現在正在策劃,還沒有具體行動。當然希望有更多的有緣人參與進來,因為這不是某一個團體的事情,整個社會所有人都應該加入進來,一起把它完成。比如你在美國做義工,回中國來養老,也會有義工來幫助你。同樣的,我在中國做義工,去美國養老,也會有義工服務我。隻要願意去付出,把時間奉獻出來,就有無數的人會成為我們的後盾。其實人活著,有事情做是最快樂的。特別是老年人,如果不動的話毛病會越來越多。年紀大的人去掃掃地、拔拔草、幫人洗洗衣服、給人按摩,識字的話可以給人念念報紙等等。這樣,通過幫助別人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乃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刹那,都能通過自身的能力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問:怎麼才能像您這樣笑得那麼燦爛?
師:當你覺得身邊每個人都像你最親的人,或者是你最欣賞的人,那麼你看到他們,心就像被融化了一般,那麼你的表情自然而然的就會像花朵般燦爛。
問: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師:信仰可以分為很多種,對公司文化的認同其實也是一種信仰。世界上那些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宗教,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可以放心的去相信。如果是新生的組織,很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如果你要選擇信仰,就要慎重,選擇那些經過長時間曆史考驗的,有世界性影響的宗教作為你的信仰。
問:師父,請問您收徒弟嗎?我想拜您為師。
師:收啊,大量地收。其實在佛教中,師父隻不過是一個中介人,他不是你皈依的對象,你皈依的對象是佛陀。佛陀是位智者,他所發現的宇宙真理,可以讓你得到智慧的啟示。因此,我們皈依佛陀,就是跟他學習這樣一種智慧的人生,這就是佛教。
問:一個人已經學了很多課程,再怎麼去提升自己的境界呢?
師:古代有位畫家,他的畫作已經非常好了,於是他就想找一位更優秀的大師,跟他學習。他到處尋找,但當這些大師在他麵前的時候,他都能發現不足,有的用布不到位,有的設計不到位,這才發現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他很失望,背著行李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借宿一家寺院,並把一肚子的苦水倒給那位接待他的師父。師父就問他:“你會不會畫茶壺?”他說:“會啊。”然後拿起筆很快就畫了一個,這個茶壺正往下向小杯倒水。師父就說:“你茶壺放那麼高,倒水的方法不對啊!”畫家問:“哪裏不對,不都是大茶壺倒水到小茶杯嗎?”師父說:“不是,應該是小茶杯的水倒在大茶壺裏。”畫家被他這麼一說就愣在那裏,似乎突然悟到什麼了。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悟到什麼嗎?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隻有你去向每個人學習他最優秀的一麵,最後才可能成為一個最圓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