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一路坎坷,時時掛念的太清山,是對師傅恩情的無法釋懷。門口聳立著半山高的牌樓,支撐牌樓的紅色朱漆柱子,兩人才抱的過來。牌樓采用的是九鼎飛詹設計,九條金龍纏繞其間。牌樓上方含/著牌匾,上書‘始判六’四個大字,真乃雲外之境,點睛之筆。整座牌樓立於山林之間並不顯眼。
山門向裏望去,是一片廣袤無垠的練武場。視線所及之處不辨縱橫,占地麵積寬廣,難以言明隻能意會。方形地麵兒,內嵌圓形黑白相見地磚,隱隱看似一幅太極捭闔圖。
此刻廣場上的練武者成百上千,統一著裝道士長袍。仔細掃了一眼,年紀估計在六七歲到十六七歲不等。遙遙相望分為三個方陣,練的都是入門功夫,標準的拳打腳踢。
廣場從門口一直延伸,有條上山的石子路,都是各種石料拚接串聯而成,直通山腰處的大雄寶殿。
坐落在山腰處的大殿,是太清宗名副其實的正殿。比家琦從生活的破廟,掐指一算要大個幾十倍,這麼巍峨的建築,相當於把山體三分之一用大神通掏空。家琦曾經也見過相仿的建築,那就是逃荒時轉悠到護城河邊,在樹上看了幾眼帝國皇城,雖然兩者各有千秋,但是差異還是很明顯的,皇城威霸八方統禦一界,而太清正殿卻奪地造化霸道江湖。到底孰強孰弱,年期的家琦還分不清。
以山腰正殿為尊的太清山,山身各處也呈現出點點熒光,仔細一看卻是各處建築,建築大多采用琉璃彩色磚瓦,經過陽光的輕撫,與山周彌漫的煙雲相互襯托,便是這山體遍布流光溢彩、相映成輝的閃光點。
家琦舉頭遠眺這太清山,心中思念起恩師老瞎子,這就是那個朱五能念念不忘,舍身取義的太清山!心中不免思慮萬千感慨不已。
這也是他一路乘風破浪、激流勇進的終點,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太清山。
終於到了!
家琦找了個靠邊犄角呆呆看著,映入眼簾的太清山。在旮旯可能容易引起誤會,走到山門牌樓朱漆大柱子下,放下背在身上的鋪蓋。靠著石柱看那整齊劃一的道士修武,開闊的大廣場自東向西,沿著地麵太極圖的烙印劃分了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大概三百來人男女幾乎一半一半。
年紀最的在東麵,象征春的枝繁葉茂茁壯成長,年齡最有個四五歲。正是生命旺/盛的始端,甚至有那不懂事兒的孩子,躺在地上打滾兒哇哇哭鬧。由於年紀太,任何道理都不下去,孩子們也沒有定力保持一個動作,隻能由幾個中年長輩陪同,指導做些寓教於樂,舒筋活血的簡易動作。
十多歲出頭的風華少年們在南邊,他們已經逐漸熟悉了形體操課,一整套拳腳路數,走的行雲流水,虎虎生風般的擴胸抖拳,舞的剛進有力,竄蹦騰挪氣勢凝練。
在西邊的那些少年模樣的道士,年紀在十六七歲左右。他們修習的不是一招半式,也不是爐火純青的花拳繡腿。而是兩人一對、三人一夥兒、模仿戰鬥生死博弈,你來我往鬥智鬥勇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