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戰爭 (二合一)(1 / 3)

“什麼情況?要發生戰爭了?”

當飛奔入城的騎士絕塵而去後,徒留下一片亂哄哄的狼藉街道。

身在街道旁的夏凡自然聽到了人群中那聲唯恐不亂的叫喊。

宛陽失守,救苦軍南下。

這兩個關鍵詞很容易便讓人聯想到了戰爭。

問題是夏凡壓根不知道宛陽是什麼地方,更不知道救苦軍又是何方神聖。

但南郡的民眾聽到這個消息後瞬間變得驚慌不已,仿佛下一刻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

“公子,事情不妙了,我們恐怕暫時無法北上了。”

盧少陽聞聽到夏凡的疑惑,不由得苦澀著臉朝他低聲道。

“和我仔細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夏凡輕蹙眉頭道。

“是的公子……”

盧少陽自然是毫無隱瞞地娓娓道來。

宛陽。

潁州北部的一座重鎮。

自古以來便是潁州通往中原腹地的門戶與咽喉要道。

因此,坐落於昆嶺的宛陽素有潁州的北大門之稱,一旦宛陽失守,意味著整個潁州都無險可守,一馬平川。

大晉建興三年,北方多地大旱。

無數流民都被迫離鄉逃難向中原與南方。

但沿途的官府豪強大多都拒絕難民入城,甚者連開倉賑濟都不肯,完全將這些流民視為了洪水猛獸。

以至於中原各地都餓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都爭相上演。

最終——

活不下去的難民們紛紛落草為寇,揭竿而起。

盡管朝廷第一時間便命令當地官府鎮壓了各地難民引發的動亂,奈何隨後的年月裏,神州各地災害頻發,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同時飽受官府豪強的盤剝欺淩之下,沸騰的民怨猶如烈火烹油轟然爆發開來。

救苦軍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

大晉建興六年。

隸州豪俠蘇元鴻目睹百姓困苦曾散盡家財救濟,但他後來深刻意識到唯有推翻這個昏暗的世道重定乾坤,方能解救天下所有的受苦百姓。

在眾多貧苦百姓的擁護下,蘇元鴻建立了救苦軍,其意為解救百姓於苦難的軍隊。

不到半年的時間,救苦軍便如同星星之火席卷了整個隸州,而朝廷方麵自然是不可能容許救苦軍繼續壯大。

起初朝廷隻當救苦軍是小打小鬧的叛匪,但地方官府接連鎮壓都以失敗告終後,這才引發了朝廷方麵的重視。

大晉建興七年。

朝廷命衛國公協同鎮武司率軍鎮壓救苦軍,並於同年八月陣斬蘇元鴻,全殲救苦軍主力,一舉平定了隸州的局勢。

蘇元鴻死後,蘇元鴻的長子蘇雲驍秉承父親的遺誌,正式成為救苦軍的新任統帥。

隨後在蘇雲驍的領導下,苟延殘喘的救苦軍一改前態,不再以攻城略地為主,而是將重心放在了偏遠鄉縣之間,一旦遇到官府出兵鎮壓,救苦軍立刻溜之大吉,絕對不與之正麵交鋒。

久而久之,疲於奔命的官府大軍都不再輕易出動,這讓救苦軍得以休養生息,不斷積蓄著力量。

直至大晉建興十一年。

救苦軍趁著北蠻襲擾邊關之際突然發動雷霆攻勢,直接橫掃了半個隸州。

但救苦軍沒有再進一步,反而派出使者向朝廷請求招安。

麵對北蠻入寇的威脅,本就無力顧及救苦軍的朝廷幹脆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

盡管彼此都清楚,朝廷在解決北蠻威脅後勢必會掉轉槍頭向救苦軍。

可救苦軍似乎毫不在意,一心都撲在了半個隸州的整合方麵。

建興十二年。

也就是今年。

在朝廷與北蠻達成和議之後,救苦軍立刻兵鋒直指宛陽。

因為隸州地處平原地帶,根本無險可守,隻要朝廷重新組織大軍攻伐,弱小的救苦軍勢必會一敗塗地,重現蘇元鴻當年戰敗身死的下場。

唯有攻克宛陽,依靠宛陽的地利優勢,救苦軍方有可能抵禦住朝廷大軍的清剿。

何況潁州向來富庶,隻要能拿下潁州,救苦軍的力量都能再上一個台階。

“原來如此。”

聽完盧少陽的講訴,夏凡終於明白了。

宛陽失守,意味著潁州切斷了與朝廷的聯係,麵對救苦軍的兵鋒,南郡可謂是首當其衝。

戰爭是可怕的。

尤其是承平已久的南郡民眾在得知戰爭要降臨到自己頭上後,不慌才怪了。

再者,宛陽失守,朝廷必然震怒,不可能不派兵馳援潁州,到時候整個北麵都要亂成一鍋粥了,夏凡他們想要北上無疑會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