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 在路上(1 / 2)

猴子內心其實是苦的。

他忍的了饑餓、忍的了痛苦以及侮辱,這忍不是因為習慣。

他的猴爺爺過很多:“從最底下爬起來的人,才無所畏懼,吃過苦的人才會明白甜的來之不易。”

猴子的苦是有太多的不明白,看的多了,長大了些,懂的、明白的多了,就有些事越加的不明白了。

為什麼他連個名字都沒有?

每個人都有父母,而他的呢?是不要他了嗎?

為什麼夥伴們要一個個的離開?分開?

猴爺爺、蜂爺、李教授… …這些他生活中來來往往的大人們,為什麼對他這麼好?為什麼教他道理,為什麼教他本身?

明明蜂爺那麼有錢,為什麼不帶著大家一起過好日子?

為什麼要乞討?

為什麼要吃這些苦… …?

所有的不明白猴子都沒有問出來,不是因為他因為受苦知道隱忍,是猴子明白還沒到時候,有些東西就得受著、忍著,就像他慢慢長大明白了以前那些他不明白的東西一樣,總有一都會明白的,這句為什麼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其實隱忍又何嚐不是一種可以吃的苦呢?

覺得不重要不代表痛苦就不存在了,它一直在,隻是忍著而已。

這些隱忍,老猴子又何嚐看不出來?能不能的他都沒,老猴子從來都覺得,所有東西讓猴子自己去經曆、去忍受。本來這些都是那個人交代的。

---------------

----------------------

事情可以不講,道理必須講也必須不講。

道理的時候並不是上課,像聊:“猴子,咱們叫花子啊,吃的百家飯,穿的百家衣不假,是最底層的甚至不在下九流之列也不假,但猴子對於你啊,這些還不夠,還要學得百家法、練的百家功、視得百家門、練就七巧玲瓏心。”

還有:“猴子呢,你覺得現在苦嗎?這些其實不叫苦,當你覺得這一切逝去的太快的時候,才是真的苦。”

… …

不講道理的時候,給猴子腿上手上綁沙袋就再也沒有取下來過,讓猴子在山嶺的崎嶇道跑、在曠野不平的地方跑,沙袋不斷的加重,1斤!斤!4斤!最後全身加起來怕是有60斤了。

還有不講道理的時候,經常變著花樣給猴子吃他熬製的湯湯水水,苦的令人發指。

不講道理的還有挨打,撞樹什麼的不叫挨打,就是故意惹出事端被人打,每當這時候老猴子就變成真猴子跑的飛快,可憐扛著滿身沙袋的猴子被人追上,好一頓拳打腳踢,最最不講道理的就是每次挨完打就要喝那苦的要命的東西。

不講道理的時候,猴爺爺一點也不可愛。

講故事的猴爺爺最可愛。

---------------

----------------------

“侯爺,你給我講下三教九流唄?還有什麼上中下九流?”猴子喝著苦藥吃呀咧嘴的問著。

老猴子一年前不知道從哪弄來一個大葫蘆,從此裏麵的酒就沒斷過,為給這個葫蘆裏裝滿酒,猴子沒少挨打。

老猴子美美嘬了一口酒,吧唧嘴道:“這些都是江湖話,除了三教九流,還有五花八門一,時代發展至今,很多職業消失了,很多職業變化了,別的不,咱們叫花子總有一也會消失的。”

“喝完去打沙袋,馬步蹲好落。”

老猴子接著:“先三教九流吧,其實三教九流各朝各代,法不盡相同,大同異吧,三教也分上中下的,上三教當然就是儒釋道,這個古今通用,不過這上三教嘛,也有真假落,花錢買的和尚廟,不知道哪請的佛,講幾個神仙故事就堂而皇之的吃香火錢,你蜂爺不也做了道士?那些知識分子嘛,大多你看著衣著光鮮,看起來才華橫溢,其實狗屁不通。”老猴子想起了什麼,赤手從鍋裏抓起一塊不知道什麼的東西,送進口裏,貌似還挺美味。

“真真假假,你總會遇見的,中三教呢就是‘文、武、匠’這裏的文的是那些以前在橋底下唱賣藝的,現在電視你看到書相聲的也是,武教就是拳腳武藝人,匠教是手藝人,從來就沒有丟人的行業,隻有丟人的行為,打假拳的做假貨的也不少。下三教嘛有‘須教’以前的是流浪文人,呐!你認識李瘸子也算是須教中人,‘綽教’指的是馴獸藝人,須教、戳腳隻是統稱,沒有具體組織的,還有個‘敝教’,的就是偷之流,有時候咱們乞丐也歸屬這一類。這個敝教嘛,跟下九流有割舍不開的關聯,也是現在社會最最複雜甚至黑暗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