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葉樸 二(2 / 2)

四月初十,逢五逢十,都是蕭恪於乾清門禦門聽政的日子。

李授業授意侍郎們紛紛彈劾季安謀逆之罪,果不其然看見季黨其餘人等紛紛跪地求情,其中不乏有人言辭激烈,這些純屬汙蔑,乾清門前的空地上跪了十餘人。眾人雖然個個都低著頭,可每個人都心留意著皇帝的動靜。

“私吞巨款、私鑄兵器、私販海鹽、買官賣爵!好好好啊!”蕭恪一字一句連了三個好字,緩緩從禦座上站了起來,看著跪在地下的八個人,“王孝嵩、劉平孺、方顯堯……你們有朕親選的六部大臣,有從外頭剛調回京城的封疆大吏,現在都一個個地跪在朕麵前,要替季安求情。你們都是平帝爺和朕親自一個一個選出來的肱骨之臣!你們來告訴朕,到底真的是你們認為季安罪不該死,還是覺得他死了,下一個就輪到你們了!”

這是大臣們半個月以來第一次見到皇帝,隱約有聖躬不安的消息傳出來,可今皇帝嗓音低沉著聲聲入耳,清晰得在整個乾清門前回蕩,讓人控製不住的覺得膝蓋發軟,甚至有些沒有參與其中的人,竟有幾分暗自慶幸。

“你們都給朕看看自己頭上的頂戴,是什麼顏色的?是紅的!你們的良心呢?你們的良心是什麼顏色的?一個一個地告訴朕,海上有倭寇,西邊有葛爾丹,裏頭春訊夏汛,災人禍無數!背地裏一個個彈冠相慶,恨不得把朕的賑災銀子再盤剝幾層,都以為朕不知道嗎?十成銀子,七成入戶部,朕忍了,六成入戶部,朕也忍了。看看你們一個個冠冕堂皇地跪在這,有幾個能問心無愧!朕不管你們誰是誰的兒女親家,誰是誰的恩師門生,站在這,你們是大佑的臣子!”蕭恪走在九重丹壁最前,俯視群臣目光冷冽,“季安到了做了什麼,你們跪著的人比朕清楚,你們跪的到底是朕,還是你們自己的頂戴花翎!”

“朕確實病了,可沒病到人事不知!有些人就耐不住了,就蠢蠢欲動了!真把朕當成了瞎子!聾子!”蕭恪指著丹壁下頭的那八個人,“廷杖四十!”

有臣子們忍不住叫了一聲:“皇上……”

“六十!”

一時間無人敢再勸,隻有廷杖之聲不絕於耳,那幾尺長的木板呼呼地帶著風聲,打在皮肉上,隻讓人覺得頭皮發緊。六十廷杖行完,八人中有四個當場斃命,身子像是破口袋一樣被拖了下去,其餘四個也都氣若遊絲,被人搭著抬著送出了宮。

“季安,以謀逆之罪論,抄家,誅九族。女眷發配賤籍。季安本人,車裂處死。”

“方才那八人,皆連坐為同黨,三族之內發配寧古塔,世代不得入京!”

“大理寺,給朕嚴查此事,朕絕不姑息!”

蕭恪站在高高的乾清門前,睥睨下,春日的風帶著血腥氣向他吹來,一時間風盈滿袖。他的眼中冷寂而空曠,看著丹壁下的臣子:“你們之中,也許有人有過而無不及,也許有人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朕要告訴你們,朕不是一個姑息養奸的皇帝!史書工筆要寫,要把刻薄嗜殺這四個字冠到朕頭上,朕也認了!大佑傳到朕手裏,被朕斷送了,這才是真的愧對祖宗!”

那一,所有在場的臣子都見識到了皇帝冷酷森然的一麵,他站在高高的須彌座上俯視他們每一個臣子,那誅心之言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膽戰心驚,兩腿發軟。

走出景運門,高趲平走到陸承望身邊:“皇上大安了,實在是好事一樁。我在迎客樓擺上一桌,你我兄弟喝一杯如何?”

彈劾季安貪汙是陸承望的主意,他是個保守的臣子,他顧慮一旦真以謀逆之罪論處,將會牽連一大批人,新帝登基之初,理應施行仁政,不宜大動幹戈,所以隻責罰季安一人是個極穩妥的法子。

可他想差了皇帝,他下了狠手,大刀闊斧地鏟除這些遺老遺少,不徇私情也絕不手軟。陸承望此刻哪裏會有喝酒的心思,他歎了口氣:“我心裏不安,今日的酒就算了吧。”他頓了頓,語氣裏帶著幾分不安,“如此生殺,隻期望不要影響我大佑的國運啊。”

“皇上登基也沒有真正讓欽監參詳一二,”高趲平搖了搖頭,“皇上不信這些,認為人定勝。可我覺得確實該找人看看。這些東西,還是不可信其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