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無助的蔡琰(1 / 2)

長安司徒府

“王伯父,求求你讓我見我爹一麵,隻要見一麵就行了…”

王允坐在竹席之上,手中端著茶杯,細細的品著香茗。而在王允身前,一名女子跪伏於地,哭哭的哀求著。

隻見這名女子身著淡綠衣裙,細腰以雲帶約束,更顯出不盈一握,發間一支七寶珊瑚簪,映得麵若芙蓉。然而,此刻的她雙眸噙著淚水,梨花帶雨的麵容,看得人心疼。相信任何一個男子看到她此刻傷心欲絕的表情,都不會無視。

可惜,這女子跟前的王允,似乎覺得茶杯中的香茗都比她有吸引力,絲毫不為所動。

片刻之後,王允終於放下茶杯,雙手探出虛扶女子,柔聲解釋道:“昭姬侄女,並非是伯父不想幫你,是伯父真的無能為力。董賊乃是國賊,除去董賊,是國之幸事,伯喈卻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為其痛哭,引得百姓憤怒,皆要重懲伯喈,否則難以安定民心。我與伯喈乃是多年好友,又怎會見他受難?倘若有辦法,伯父肯定會幫助伯喈的。唉!”

沒錯,在王允麵前的女子正是蔡邕的長女蔡琰蔡昭姬。

當日從河東衛家返回長安之後,卻是驚聞自己的父親被打入大牢,這對蔡琰而言,無異於一個驚天炸雷。也虧得蔡琰心誌堅定,發生這樣的事,也沒有慌亂。先是安慰府中下人,隨後蔡琰找尋父親好友詢問,得知事情原委,雖然覺得父親有點恩義過頭,董卓當初是脅迫蔡邕為其效力,如今死了,又何須替他哭悼?不過,畢竟是自己的父親,而且父親為人重恩義,也並非是什麼壞事。於是,蔡琰四處找父親的好友求情。

然而,父親的好友大多都表示無能為力,畢竟蔡邕的事長安內有許多百姓看著,要是不給百姓一個交代,卻是說不過去。他們作為蔡邕的好友,自然能理解蔡邕的為人。可惜,他們的能力不夠,幫不了蔡邕。還有一些蔡邕的好友,則避而不見,免得被人覺得是董卓的同黨。

蔡琰心灰意冷之時,終於有父親的好友指點他,如今長安內的大權被司徒王允掌控,隻要王允鬆口,那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於是,蔡琰今日這才來到王允府中求情。

聽得王允如此說法,蔡琰卻是辯解到:“古時伯牙撫琴,得遇知音鍾子期,在鍾子期死後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董賊雖為國賊,卻對我爹有恩情,在道義上說,我爹為其哭悼一程,乃是我爹仁義,並非說明他是董卓一黨。”

“昭姬侄女,伯父與伯喈多年好友,怎會不知他為人?奈何百姓們不是這樣認為,長安城內諸多學子都上書要嚴懲伯喈。如今伯父是有心無力啊!”

其實,學子又不是沒有腦子的憤青,他們讀的是孔孟之道,都能理解蔡邕的做法。至於百姓,在他們眼中,蔡邕是名揚海內的大儒,又怎麼會是董卓一黨?隻不過一些嫉妒蔡邕的官員,暗中找人鬧事,要嚴懲蔡邕。如今到了王允口中,卻是變成了大部分的百姓都不滿蔡邕的行為,顯然是在誇大事實。

蔡琰不知百姓們的看法,因此也不清楚王允說的到底是真是假。但是,如今她隻想先見自己的父親一麵,因此再次央求道:“伯父,我如今隻希望能見我爹一麵,還望伯父能成全。”

王允故作為難的皺起眉頭,猶豫道:“昭姬侄女,原本你要見伯喈一麵,並非什麼難事。然而如今因為百姓們把事情鬧大了,天子都知道伯喈的事情。侄女你也知道,天子先前被董賊掌控,飽經摧殘,如今對於跟董賊有瓜葛的人都極為嚴厲。因此,天子已經下令,任何人不得與伯喈接觸,擇日審判。不過侄女你放心,身為兒女,想要見自己的父母一麵是天經地義的事,伯父上朝之後便會向天子求情,定要讓你們父女二人見麵。待有消息之後,再通知於你,如何?”

蔡琰盈盈行了一禮,秀眸通紅,嘶聲道:“侄女先謝過伯父,待此事過後,侄女定會重謝伯父。”

談話到此,蔡琰繼續留在王允府中也沒用,行了一禮之後,便離去。

王允望著蔡琰那玲瓏有致的身子,眼中閃過一絲火熱,王允和府中多名義女都發生過關係,對於蔡琰這般的美人,自然也是極為垂涎的。不過,現在的蔡琰還不是在最絕望的時候,他若是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肯定會被蔡琰唾棄。等到解決了蔡邕,當蔡琰身處最無助的時候,他再出手幫助蔡琰,到時候蔡琰豈不是成為他的禁臠。

想到這裏,王允心頭又是一片火熱,當即朝門外喊道:“來人,喚彤兒到我房中,我有要事與她商議。”

不說王允和自己的義女發生何等汙穢不堪的齷蹉事,蔡琰走出司徒府卻是一陣茫然,雖然天空還是那麼的藍,在蔡琰的眼中卻是一片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