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百家學院(2 / 2)

朝廷大部分的官職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他們的權力無疑是極大的。但是,他們的後輩子弟雖然不少,但是按年齡階段來劃分的話,到書院學習的人,顯然無法填滿書院的空缺。但是,書院也不會因為人員不滿,而讓平民子弟進入學習,那是不可能的事。書院的存在,就是讓世家大族的子弟得到培訓,從而達到家族的需要,在日後踏上某個位置,然後替家族效力。

書院並非是慈善家創辦,而是世家大族其中某些先輩創辦的。或許,開始的時候,那些先輩是為了傳播知識、教育世人。然而經過時間的演變,書院的性質已經變了。變得唯利,變得隻是一個培養世家大族後輩的基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好學的平民子弟想要學習知識卻是無門。倘若運氣好,被某個學者看重,那麼他便能改變命運;若是沒有這樣的運氣,那就隻能繼續當一個平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指望子孫出人頭地,或者內心已經麻木。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士、農、工、商中商人的地位比農民和工人低了一大截。但是,商人子弟得到知識的機會比農民和工人大多了。

農民和工人再怎麼勞作,也難有發達的機會。但是,商人隻要有頭腦,發達都不是問題。當他們有錢了,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得到知識,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雖然大部分的讀書人都很清高,但是,再清高也是人,也要過生活。他們寒窗苦讀十數載,沒能得到朝廷的任用,除了讀書,他們也沒有什麼本領。為此,許多讀書人都隻能到書院去當夫子,或者自己攬活,就跟袁常穿越前的家教一個性質。這些商人有錢,那他就花錢找讀書人教自己的兒子。一旦兒子當官出人頭地了,那商人就揚眉吐氣了。

所以說,錢和權是互不相離的,有錢人想要有權很簡單;有權人想要有錢,同樣很簡單。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現實。

話題有些跑偏了,繼續說蔡邕心中其實不是很讚成袁常建書院,就是因為蔡邕了解書院的性質。袁常身為袁家子弟,建了書院也不過是給袁家服務,蔡邕的性質因此並不是很高。但是,從郭嘉的口中得知,袁常是個深不可測的家夥。或許,他會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結果。蔡邕的心中,很期待。

袁常望著蔡邕,眼神堅定,語氣鏗鏘十足,一字一句道:“伯父,小侄建的學院將會是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學院。至於學院到底如何與眾不同,一時半會很難解釋。但是,學院的名稱,小侄可以先告訴伯父,因為學院的名稱,就足以說明很多東西。”

“哦,老夫倒是好奇,這學院名稱究竟是什麼?”

蔡邕的興致被袁常提了起來,一臉好奇的望向袁常。他隱隱覺得,袁常搞出的這個學院,應該跟如今的書院不同。如果袁常真的跟郭嘉口中說的那樣,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那麼,蔡邕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有錯。

“我將學院命名為!”

袁常雙眼散發出無盡的光芒,一字一字說道。

https://8./book/52571/25794959.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