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大人,小人有緊急軍情彙報!”
袁紹還在睡夢中,突然聽到屋外傳來急切的呼喊聲。袁紹頓時一個激靈,從床榻上翻起身來,隨手批了件外袍,打開屋門看到外麵一個士兵證一臉焦急的表情。
“何事?”
袁紹濃眉蹙起,神色不怒自威,那士兵被袁紹看了一眼,身子不由得顫抖了起來,刺史大人果然好威嚴。
“大人,公孫瓚軍挖掘壕溝、土塹的人數增加到三千人,同時,他們也挖掘了地道,有的已經連通。小人前來彙報之時,顏將軍集合城內士兵,正要出城阻止公孫瓚軍。辛司馬令小人前來通知大人,請大人去城上坐鎮。”
袁紹聽了,頓時臉色一變。
這士兵不明白辛毗的意思,袁紹豈會不明白。辛毗明著是說讓袁紹去城頭上坐鎮,其實是讓袁紹躲到城頭上,避免被水淹。袁紹沒有想到,公孫瓚竟然真的要水淹鄴城,可恨自己竟然沒有太放在心上,以致於被公孫瓚成功。雖然袁紹還留有後手,但是,沒有他的人馬配合,後手也很難有什麼作為。
“立即傳令下去,三軍集合,出城與公孫瓚決戰,絕對要阻止公孫瓚防水淹鄴城。”
袁紹幾乎是咆哮出來的下令到,等他下完命令,趕緊回屋穿戴鎧甲,頭盔。也顧不得儀表,匆匆的離開住處,向城頭趕去。
“衝啊!”
“殺啊!”
“滅了公孫瓚小兒!”
鄴城內的袁紹士卒悍不畏死的衝鋒向公孫瓚的大軍,隻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如果讓公孫瓚繼續如此下去,將會發生何等的事情。一旦大水淹了鄴城,鄴城就成了公孫瓚任意宰割的羔羊。將士們很多的家屬都在鄴城裏麵,又怎麼會希望發生這種事?因此,現在是必須拚命的時候了。
“刀盾兵上前!”
公孫瓚身披鎧甲,手執長槊,在己方陣營的最中央,他的旁邊是黑袍人,兩人此刻被公孫瓚數百親兵圍在中間,有條不紊的發布命令。
一萬刀盾兵排成一字長龍,鐵盾立在地麵,左手撐住,右手長刀在握,在防禦的同時還能進攻。而在這一萬刀盾兵之後,是二萬長槍兵,有刀盾兵在前防禦,長槍兵隻需在後方攻擊就行。
袁紹的麾下並沒有多少騎兵,總共也就一萬騎兵,而此時袁紹還未到場,顏良隻能下令刀盾兵和長槍兵衝鋒,弓箭手在後方齊射。騎兵他不敢出動,一旦騎兵出動,公孫瓚的五千白馬義從和另外一萬騎兵也會出動,顏良知道,己方的騎兵沒有優勢。若是他下令,一旦有失,這個後果很嚴重,顏良不敢下令,隻能等袁紹到來之後再決定。
“弓箭手,射!”
公孫瓚和顏良同時下令,雙方的弓箭手都在後方射箭,壓製對方的弓箭手。在弓箭手這一個交鋒點,袁紹占據了優勢。
袁紹有十萬大軍,三萬弓箭手;而公孫瓚和黑袍人隻有二萬弓箭手,大部分弓箭手都是從青州黃巾中挑選出來的,這些人在當農民的時候,經常射獵,所以射技還行。否則,公孫瓚和黑袍人的弓箭手,連一萬都不到。
每輪一萬弓箭手射擊,袁紹三萬弓箭手可以輪三次;而公孫瓚一方隻能輪二次,幾輪對射之後雙臂酸痛、發麻,公孫瓚一方的弓箭手顯然被壓製了。
公孫瓚見狀,眉頭微皺,和黑袍人對視一眼,點了點頭,心中便有了計較。
“傳令,三千騎兵從左邊進攻,突進袁紹軍弓箭手陣型。”
公孫瓚傳令完畢,身旁一名傳令兵舉起旗子舞動一番,整裝待發的騎兵陣營中三千騎兵開動,速度越來越快,向著袁紹方弓箭手陣營衝去。
顏良皺了皺眉頭,心想是否要出動騎兵去阻攔。尋常兵種想要阻攔衝鋒起來的騎兵,難度太大,而且折損會很嚴重。
“傳令,二千騎兵攔截對方。”
顏良還在糾結,耳邊卻是響起清朗的聲音,顏良心中鬆了一口氣。還好主公到來,不然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做。
“文恒,做的不錯,能夠阻止公孫瓚的進攻。”
對於麾下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醜,袁紹是極為喜愛的。因此,到場之後,忍不住讚了顏良一句。
“末將不敢居功,皆是將士用命。”
顏良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謙遜的應了一句。
袁紹也沒有繼續說什麼,現在是在戰場上,還是注意戰場才是正理。
二千騎兵攔截公孫瓚的三千騎兵,倒也是成功了。公孫瓚的騎兵精銳,大部分都是在白馬義從,普通的騎兵,戰力也就一般。倘若是三千白馬義從,估計五千騎兵都不一定攔的下。如今的局麵,公孫瓚自是不會出動白馬義從,白馬義從留住,就是一個威懾力,同時還能救援全場。
況且,現在的關鍵是公孫瓚要加快速度挖掘壕溝、土塹,能夠和地道成功相連。一旦大雨落下,漳河水放下,袁紹大軍被淹,勝利已經完全掌握在手中了。
袁紹也明白這個道理,如今看來不能繼續保留兵力,要火速突圍才行。
“傳令,調動一萬弓箭手出來射擊敵方刀盾兵,刀盾兵給我衝,所有人不得後退。執法隊上前,但有畏縮不前陣,立斬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