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局勢逆轉(2 / 3)

已經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刻,袁紹果斷爆發,不再猶疑。

而聽了袁紹的命令,一萬弓箭手被抽出來,開始射擊公孫瓚的刀盾兵。雖然有大盾防禦,然而一萬支弓箭如雨點般落下,又豈是那麼容易防禦住,一輪齊射,公孫瓚的刀盾兵便倒下不少。

“哼,傳令,三千騎兵從右側衝擊那一萬弓箭手。”

公孫瓚見到袁紹士兵的舉動,也知道袁紹開始著急了。心中冷哼一聲,又一次派出三千騎兵。

“傳令,二千騎兵出動攔截。”

袁紹也派出二千己方騎兵,袁紹並不指望這二千騎兵能夠擊退對方的三千騎兵,現在的目的就是拖住對方的腳步。即使是這幾千騎兵被殺光了,隻要能夠攔住對方,他們做的也有意義了。戰場之上,一旦戰爭開啟,沒有絲毫的憐憫,若是舍不得造價昂貴的騎兵,失去的反而更多。

袁紹軍略或許會比曹操差,但是,卻也不是絲毫沒有。隻是在曹操軍事才能的光芒下,袁紹的軍事才能有點不夠看罷了!

至於公孫瓚,常年與異族作戰,戰場的指揮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傳令,刀盾兵以我手指方向為線向兩側移動,除了白馬義從,其他的騎兵都給我壓上去,我倒要看看袁紹還有什麼招。”

隨著公孫瓚的命令下達,公孫瓚的刀盾兵緩緩的向兩側移動,中間露出將近百米的空隙。除卻白馬義從的另外四千騎兵,從後方順著這條空隙衝鋒而來。這個空隙似乎是戰場的中央,一旦讓這四千騎兵衝鋒成功,袁紹的陣型將被衝亂。或許,不用水淹鄴城,這一場戰鬥都將會是公孫瓚勝利。

袁紹見狀,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想了想,是否用出自己的後手。然而,公孫瓚還有五千白馬義從,若是用了後手,又如何去抵擋這五千白馬義從?因此,袁紹很快便有了決定。

“傳令,弓箭手不動,壓製騎兵。調動四千騎兵,攔截對方。”

袁紹已經派了四千的騎兵出去,還剩下六千騎兵。這個戰場很重要,袁紹不敢用少量的騎兵去拖延時間,隻好調動相同數量的騎兵去戰鬥。當然,袁紹必須剩下一些騎兵備用,騎兵的機動性在戰場上是最佳的,能夠及時的支援全場,所以,袁紹必須留下二千騎兵。

公孫瓚見袁紹都能夠及時的跟上自己的節奏,心中暗讚袁紹的才能確實不錯。不愧是袁家出身,不能小覷。

其實,公孫瓚現在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拉開防線,不要讓袁紹騷擾那些挖掘的士兵,隻要等地道和壕溝、土塹連通,漳河水衝下,袁紹還不是甕中捉鱉。話說,漳河水衝下,公孫瓚的大軍就不會受到衝擊?

別開玩笑了,公孫瓚和黑袍人兩天沒有攻城,就是派出大量的士兵堵截漳河,同時打造木筏。等到時間差不多,公孫瓚自會下令後退,所有士兵上木筏。漳河水衝下,對公孫瓚而言,根本不會造成傷害。

公孫瓚和袁紹對攻,隻是想看看袁紹的指揮能力如何,如今見識到了,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念頭。

“轟隆隆!”

“轟隆隆!”

震天般的響聲在雙方將士們的耳邊響起,這個聲音自然不是騎兵弄出來的,而是天穹之上的雷鳴之聲。早在寅時的時候天空就已經是雷鳴不斷,經過半天的戰鬥,已經到了卯時,這一次的雷聲響起之後,雨點終於落下。

雨點從剛開始的一滴兩滴,慢慢的越來越多,片刻之後,終於成了潑天大雨。

“哈哈,袁紹小兒,你等死吧!”

公孫瓚見大雨如期而至,心中高興之餘,更是對黑袍人的神機妙算讚歎不已。自然,公孫瓚和黑袍人會用水淹鄴城的計策,自是因為黑袍人算出今天將會有暴雨,而如今,事實擺在眼前,暴雨,真的出現了。

“傳令,全軍收縮戰線,後撤!”

時機已到,公孫瓚也不浪費時間,果斷的下達命令。得到公孫瓚的命令,刀盾兵、長槍兵聚攏,收縮防線,緩緩的向己方陣營後方撤去。同時,弓箭手在射擊的同時,也向後方撤去。

而戰場上的壕溝、土塹,大部分已經跟地道連通,隻有剩下一些還沒連通,公孫瓚也不在意了。如此大雨加上堵截幾日的漳河水,已經足夠把鄴城給淹了,袁紹必死無疑。

袁紹見到公孫瓚軍的反應,也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當下大吼道:“跟上去,拖住他們。”

袁紹想的很簡單,隻要拖住公孫瓚的士兵,公孫瓚還敢放漳河水?如果公孫瓚真敢做,最多也就是兩敗俱傷,這裏是冀州的地界,袁紹的人馬比公孫瓚多少。

雨一直下,袁紹和公孫瓚的戰鬥也還在進行,地麵已經出現泥濘,一不小心腳滑摔倒,立即就會被亂槍插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公孫瓚的大軍漸漸的靠近己方的大營,大營之中遍地都是木筏,公孫瓚的大軍也不再後撤,緊守在木筏旁,一旦漳河水衝下,公孫瓚的士兵立馬踏上木筏,到時候乘著木筏擊殺袁紹軍,袁紹豈有回天之力?

袁紹的瞳孔驟然縮起,他也已經預見到若是不能將木筏奪下,將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當下,袁紹瘋狂的咆哮道:“快點進攻,但有畏縮著,立斬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