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袁常準備(2 / 3)

看完之後,袁常便將書信遞給趙雲,趙雲自然不會拒絕。袁常看過之後拿給他們看,這倒是不會有什麼影響。

趙雲倒是看的比袁常還仔細,一字一句,好半天才看完。

“主公,你認為袁紹為何要收購這麼多的精鐵?”

信中的內容倒沒有什麼太過突出的部分,唯一的亮點就是袁紹大量收取精鐵。而趙雲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隨後向袁常詢問。

關於這一點,袁常倒是有一點了解。

袁常在穿越前,就時常去逛三國的論壇,裏麵的人有的是專家、教授,還有的是三國迷,對於三國的了解是遠超常人。當時大家就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三國時期,各大勢力麾下的精銳兵種。

例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豹騎,劉備的白毦兵,孫權的解煩兵,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精銳兵種,都是能夠以一擋十的精銳。這種精銳不會受士氣、戰場的勝負等等因素影響,他們始終都能夠保持在最佳狀態,不會被任何的事情所影響。當然,這樣的精銳數量肯定少,而且要打造出來,所花費的錢財也是巨大的。這種精銳兵種的數量通常不會過萬,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能夠有三萬的數量,這也是公孫瓚的優勢。

首先,幽州之地靠近北方異族,異族的戰馬質量是毋庸置疑的,公孫瓚要獲得這些優良的戰馬,卻並不一定要用錢財購買。要知道,公孫瓚對北方異族的策略就是斬盡殺絕,而且,北方異族又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一個部落少的幾百上千人,多的幾千,更多的就有上萬人。公孫瓚專門挑人數少的異族部落交戰,通過戰鬥提高士兵的戰鬥力,北方異族的戰鬥力也是極強的,用於練兵,簡直是最佳的對象。其次,還能通過消滅這些北方異族的部落,獲得他們的錢財、牛、羊、馬等等,能夠提高士兵的戰鬥力,還能獲得錢財,更能獲得優良的戰馬,公孫瓚要組織一支白馬義從也就不是難事了。

而且,當時的天下已經陷入戰亂之中,朝廷內部混亂,自顧不暇,又哪裏管得到公孫瓚?再加上身為幽州刺史的劉虞又無法約束公孫瓚,公孫瓚可以說比劉備、曹操、袁紹等人早發展了好多年,能夠有如今的實力,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除了以上的精銳兵種,丹陽兵也算一個,西涼鐵騎也是。丹陽兵其實也算是解煩兵的前身,解煩兵的士兵,都是從丹陽兵之中挑選出來的。丹陽兵在陶謙的手上並沒有散發光芒,卻被呂蒙給打造成解煩兵而出兵。至於西涼鐵騎,更是因為董卓的覆滅,西涼軍的覆滅,西涼鐵騎也消亡不在。

而其中有一支精銳兵種,卻是存在著爭議。

這支精銳兵種,就是袁紹命令張郃打造出來的大戟士。而這支大戟士兵種,也是被傳為擊敗公孫瓚白馬義從的關鍵兵種。

這支大戟士是由軍中精銳打造而成,每一個士兵都是身長九尺的壯漢,之所以要挑選身長九尺的壯漢,就是為了能夠穿戴上專門打造的鎧甲和武器。而後,他們都穿著超過百斤的重甲,更配備超過百斤的大戟,目的就是用來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算起來,大戟士屬於重步兵的分支。

重步兵很多人都明白,戰鬥力並不是很高,重步兵主要是對防禦力和集體作戰有著要求。而重步兵的嚴格來說,就是戰場上的肉盾,無論是在阻擋敵人,或者是在對敵軍形成包圍圈之時,都是有著極大的作用。

大戟士是重步兵的變種,通常重步兵拿的是超過百斤的巨大盾牌,而袁紹的大戟士則舍棄了盾牌,換上有攻擊力的大戟,至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誰也無法確定。

其實,如果是單純的大戟士,對付白馬義從簡直就是個笑話。

眾所周知,重步兵一類的兵種,他們的機動能力都是很糟糕,作戰方式也都是以方陣的方式進行。例如作戰之時,重步兵站成方形隊伍,至於多少排,也沒有確定的數目。然後,用這樣的作戰方式,跟敵軍硬拚,忠實執行他們肉盾的職責。白馬義從的速度快,且單兵作戰能力高,更是騎射兵的先驅。如果隻靠大戟士跟白馬義從戰鬥,大戟士隻能被碾壓,白馬義從隻要邊跑邊射,完全能夠消滅再多的重步兵兵種。就算不攻擊他們,重步兵兵種行動都要耗費巨大的體力,累都能把他們累死。

所以,大戟士要克製白馬義從,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如果大戟士配合其他兵種,則可以做到奇兵的作用。曆史上袁紹擊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靠著大戟士以及另一個兵種先登兵的配合,將白馬義從給消滅了。

先登兵並不是袁紹的人馬,而是原本冀州刺史韓馥麾下大將麹義的士兵。當初麹義作為韓馥的大將,麾下也掌控了人數不少的士兵,足足有十萬的人馬。否則,當初麹義背叛韓馥,早就被解決了。正是因為這支十萬的人馬,才讓韓馥無可奈何。後來,麹義投靠袁紹,增強了袁紹的實力,其實,這一點也是韓馥願意把冀州讓給袁紹的原因。因此,麹義在袁紹的麾下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並不是袁紹的心腹將領,卻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麹義麾下有二萬的先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