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就要說說這支先登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先登兵並不是一支精銳兵種,說起來,先登兵就是一支不怕死的敢死隊。先登兵是麹義從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些士兵必須沒有絲毫的親人,一個都不行。然後,麹義對他們都特別的照顧,平日裏都錢財等各種優待。但是,一旦到了戰鬥的時候,這支先登兵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隻要麹義下達命令,就要悍不畏死的去執行。否則,麹義必定會百般折磨,讓他受盡酷刑而死。既然選擇了這樣的道路,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及時行樂,在戰場上悍不畏死,若是有幸得到天大的戰功,獲得一些職位,便能離開先登營。簡單的說,這就是用日後的錢,拿到前邊來用,這樣的方式,雖然說很容易戰死,卻有很多人願意加入先登營。
而袁紹不敢將麹義的兵權收到手上,也是有點害怕這支先登兵。
若是將麹義惹火了,麹義說不定就會派這支先登兵跟他拚命,袁紹覺得沒有必要。反正現在麹義聽從他的命令,這些士兵在麹義手上就算了,麹義能讓這支先登兵替他賣命,豈不是一件好事。
在曆史,和公孫瓚的戰鬥,前期就是麹義指揮,由麹義的先登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將白馬義從引到袁紹大戟士的包圍圈之中,最後先登兵和大戟士聯合,才徹底的消滅白馬義從。隻不過,因為消滅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麹義覺得自己功勞很大,越發的狂傲,結果被袁紹給殺了。麹義的二萬先登兵在這一戰死傷殆盡,袁紹豈能不抓住機會滅了麹義,難道還等麹義再訓練一支先登兵出來。所以,說起來麹義也是個杯具,成也先登兵,敗也是先登兵。
因為並沒有史料證明大戟士的存在,隻是在《後漢書》之中提過一句:“餘眾皆走。(袁)紹在後十數裏,聞(公孫)瓚已破,發賾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按照《後漢書》的內容,大戟士是存在的。
其次,關於大戟士的數目,也是存在著爭議。
一些人認為這支大戟士有八百人,跟呂布的陷陣營一樣。但是,用腦袋想一想,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八百人配合二萬戰鬥力並不強的先登兵,怎麼可能解決三萬白馬義從?
就算大戟士再能擋,又能擋得住萬軍衝鋒?估計隻要一輪衝鋒,這八百的大戟士就已經全部倒在地上,任人宰割了。重步兵兵種除了機動能力差之外,一旦倒下,也是一個很致命的傷害。全身的鎧甲就有上百斤,而且因為全身關節都被包裹在鎧甲之中,想要站起來,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所以,大戟士隻有八百人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
此外,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大戟士有一萬人,隻不過在跟白馬義從戰鬥之後,隻剩下八百人,在一些史料之中記載了三言兩語,才讓人認為大戟士隻有八百的數目。而大戟士有一萬的數目,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袁常當時在論壇上看過,首先提出大戟士有一萬數目的是一個論壇名叫“我來自三國”的家夥所說的。這家夥對於三國的癡迷已經到了常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對於三國的各種事件,這家夥都能說個三五六,可以說是比專家還專家,比教授還教授的牛逼存在。而這個家夥提出袁紹有一萬大戟士的說法,也是有根據的。
這家夥當時查過所有他能找到的關於袁紹和公孫瓚的史料,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一個都沒有放過。同時,他還查過幽州、冀州的史料,對當時的經濟、人口進行查證,最後根據袁紹當時的經濟,還有鐵礦等發展的情況最後做出了大戟士有一萬人的判斷。之後,又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同意了這個觀點,都確認袁紹有一萬的大戟士,才能消滅公孫瓚。至於說有二萬乃至更多,那就是不可能了。因為,袁紹的經濟不允許。大戟士所花費的錢財,也是一個讓人心跳的數目。
因此,當看過信上的消息之後,袁常就知道,袁紹已經開始打造大戟士了。所以,袁常也沒有隱瞞,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跟趙雲說了出來。
“大戟士?竟然還有這樣的士兵?”
趙雲顯然很驚奇,當然也不是懷疑,對於袁常說的話,他還是很相信的。
袁常沉思了片刻,隨後跟趙雲說道:“子龍,你去讓所有人都到府上,我們也要準備一番了。”
“是,主公!”
https://8./book/52571/25794870.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