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糜竺對此事一直都非常小心謹慎。可是,袁常究竟是如何知道的?而且,就算猜到糜竺要投靠他人。也不可能往劉備身上猜,劉備現在不過是一個平原相,沒有兵力,沒有地盤。跟袁紹、曹操這樣的大咖相比,現在的劉備就是個渣。對此,糜竺也沒有掩藏自己心中的疑惑。
袁常臉上掛著微笑,一副神秘莫測的表情。擺了擺手,平靜的說道:“糜別駕。無須如此驚訝!糜別駕麾下有打探消息的人手,本太守又豈會沒有?當初在虎牢關之時,本太守便已經發現劉備此人絕非尋常。劉備此人有關羽、張飛兩名萬人敵的兄弟,更是活躍在更大勢力之間。以此觀之,劉備絕非是個甘於平淡的人,早晚必定會一鳴驚人。故此,本太守早就安排人手盯視劉備的一舉一動。當初在渤海郡之時,糜別駕與劉備見麵,並且相談甚歡,此事都已經報到本太守的手中。故此,本太守才能猜測到糜別駕的想法。”
袁常手下確實有探子不假,不過。他哪裏有派人去盯視劉備。劉備雖然是蜀漢之主,在如今這個時候,劉備還不值得花太多心思關注。所以。袁常說的話其實都是按照曆史的進展所言。不過,總得給糜竺一個理由吧。
“原來如此,袁太守高瞻遠矚,果非常人所難以理解的。”
糜竺聽了袁常的話,這才平靜了一些。不過,對於袁常的話。糜竺還是有些保持的。不是糜竺不相信袁常的話,而是糜竺太相信袁常的話。因此才讓糜竺生出疑慮,袁常怎麼可能把如此詳細的情況告訴自己?自己又不是袁常的麾下?正是因為這一點疑慮,才讓糜竺沒有完全相信袁常的解釋,袁常卻是不知道,自己說的太多,反而讓糜竺有了疑惑。當然,糜竺有疑惑,也絕對想不到袁常是因為穿越而來,故此對他的事情一清二楚。
“哪裏,哪裏!糜別駕過譽了,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
糜竺的臉色忽然嚴肅起來,一本正經的向袁常說道:“袁太守所言不錯,竺心中正是在考慮是投效於劉平原,還是投效袁太守。既然袁太守如此直接說出來,想來已經有意見,袁太守可否替竺出個主意?”
糜竺倒是狡猾,既然你袁常都猜出了我的想法,那我就把難題扔給你,看你幫我選擇誰。
袁常倒不覺得這是個難題,微微一笑,自信的說道:“若本太守是糜別駕,自然選擇本太守,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嗬嗬,袁太守倒是自信,不知袁太守可否向竺細說其中理由?”
袁常倒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作為一名穿越者,還有如此強大的根基,跟現在四處奔逃的劉備相比,袁常要是還沒有自信,都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
“糜別駕想要聽聽理由,這是應該的。首先,糜別駕之所以要選擇一方勢力投靠,或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為了自保;其二,是為了建功立業。我們先說說第一個原因,自保的問題!就本太守所知,如今陶謙老邁昏庸,覬覦你糜家億萬家財,隻是礙於糜別駕在徐州的仁名,故此陶謙不敢動手。然而,一旦陶謙找到機會,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本太守所說是否屬實?”
糜竺點了點頭,讚同道:“袁太守所言不差,正是如此!前番子方和小妹前往北海郡求援,陶謙那惡賊便勾結黃巾賊管亥攻打北海郡,意圖捉拿子方和小妹來要挾於竺。幸虧太史子義出現,求得援兵,解了北海郡之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袁常恍然,沒想到管亥攻打渤海郡,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曆史和演義中記載管亥攻打渤海郡是為了找孔融借糧,這理由就很扯淡了,一個賊去找官兵借糧,誰會相信?而且,一開口就是一萬石,要知道一萬石有六十萬斤,這麼多糧食,都可以養活好多個縣的百姓了。隻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能想到,管亥肯定另有目的。至於說占領北海郡,這就更不可能了,比借糧還要扯淡。黃巾賊如今的情況是極其不妙的,不僅不被朝廷待見,就連同樣做賊的那些山賊、土匪都看不起這些黃巾賊。所以。在如此情況下,管亥又怎麼可能去攻城掠地?有了城池對於他們而言反而是一種負擔,不如躲在山裏。一旦官兵來圍剿,他們就直接往山林裏一鑽,誰能找到他們?所以,管亥攻打北海郡,肯定是有原因的。至於原因是什麼,沒有人知道,而且管亥也不過是曆史車輪中的一朵浪花。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因此。也自然不會有人去深究。袁常卻是沒想到,跟糜竺的一番談話,卻是解決了一樁謎案。
“正如糜別駕所言,陶謙已經對你糜家下手。所以。糜別駕如今的情形就很不妙,投靠他人也就勢在必行。而如今糜別駕投靠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本太守,還有一個便是劉平原。既然糜別駕將本太守考慮在其中,顯然已經對本太守有過相當的了解,本太守也就不自誇了。而糜別駕也考慮劉平原,肯定也有糜別駕你的理由。糜別駕投靠一方勢力,自然是為了保住糜家不被侵害,所以。糜別駕的人選,必然要是個仁義之主,如此才不會像陶謙那般覬覦你糜家的家財。糜別駕。不知本太守所言是否有誤?”
“不錯,袁太守所言正是,竺所投靠的對象,必須不會對我糜家不利。就竺所見識的人物之中,唯有袁太守和劉平原符合這一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