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戰事起(三)(3 / 3)

“好,關長史果然爽快,那本太守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袁常稱讚了一句,隨後說道:“關長史,說起來,原本本太守與公孫將軍是河水不犯井水,並無任何仇怨。然而,當初公孫將軍無端入侵我渤海郡領土,視我渤海郡如無主之物一般,這仇也就結下了,始作俑者,也是公孫將軍。這一點,關長史沒有疑問吧?”

“沒有,這卻是我家主公之失。當初我家主公也是一時糊塗,聽信歹人之言,從而造成渤海郡的損失。若是要賠償損失,我家主公自然沒有二話。”

“好,既然關長史承認這是公孫將軍的錯失,賠償什麼的本太守也不在乎。但是,公孫將軍必須對此次錯失檢討一番,親自書寫一封罪己書,關長史以為如何?”

不得不說,袁常的這一個要求,就讓關靖為難了。

公孫瓚好歹也是一方勢力,有頭有臉的人物。若是說讓公孫瓚拿出錢財賠償,在關靖的勸說下,公孫瓚或許會答應。然而,袁常卻不要賠償,而是要公孫瓚寫信道歉,這就有點困難了。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公孫瓚當初也是為了擴張地盤,發展勢力,能有什麼錯?所以,對於袁常的這一個要求,關靖自然覺得有些為難。

不過,關靖也不能讓袁常看出自己的心思,當下淡淡一笑,說道:“袁太守這要求倒也不難,想來我家主公也是能答應的。不知袁太守是否還有其他要求?”

關靖心想著先答應袁常,把袁常給穩住。然後,他再回到薊縣,將此事跟公孫瓚商談一番,若是公孫瓚不答應,關靖苦勸便是。如今公孫瓚剛掌控幽州,還沒有徹底的穩定幽州的局勢,很多郡的勢力根本不在公孫瓚的掌控之中。

幽州共計有郡國十一,然而,公孫瓚真正能夠掌控的,其實隻有代郡,上穀郡,範陽郡,燕國,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這六郡一國。至於另外的昌黎郡、遼東郡、玄菟郡和樂浪郡卻不在公孫瓚的掌控之下。或許有的看官就會疑問了,劉大耳出身的涿郡怎麼就不見了?難道是作者坑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範陽郡也稱之為涿郡。當初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設立了涿郡,直接由朝廷管轄。後來,涿郡並入幽州刺史部。在王莽篡漢的時候,涿郡改名為範陽郡。而在王莽被推翻之後,又改為涿郡。在這期間,涿郡和範陽郡之間相互轉換,名字不同,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且說公孫瓚所掌控的六郡一國的領地隻有整個幽州五分之二的麵積,而昌黎四郡的麵積,卻是整個幽州的五分之三。因此,公孫瓚所掌控的這五分之二麵積的人口,卻是更少。故此,在公孫瓚沒有徹底掌控幽州之前,實力根本得不到完全的發揮。

那麼,昌黎郡四個郡,又是被誰給掌控了?

公孫度,字濟升,遼東襄平人士。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傳聞乃是出自遼西公孫家的旁係。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與公孫家本家產生矛盾,搬遷到遼東居住,自此一直居住在遼東。而昌黎郡四郡,便是被公孫度給掌控。

當初董卓掌權的時候,公孫度有一個同鄉叫徐榮,也就是在曆史上追殺過曹操的徐榮。當時徐榮舉薦公孫度,董卓便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在中平元年,十八路諸侯討董,邊疆地區無暇顧及,於是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平州,便是所謂的遼東郡。等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之後,便逐漸掌控了昌黎郡、玄菟郡和樂浪郡這四個劉虞當時無暇顧及的四個郡。後來,劉虞又忙著討伐公孫瓚,更是沒空搭理公孫度,以致於公孫度慢慢坐大,並且對遼東四郡的掌控更加透徹。後來,公孫瓚除掉劉虞,自領幽州牧,不僅要麵對北方異族的襲擾,還要應付劉虞舊部的反擊,也一直沒有空解決遼東四郡的問題。如今袁常和袁紹二人進攻幽州,公孫瓚自然更不會有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所以,按照關靖的想法,那便是暫時讓袁常和袁紹二人退兵。公孫瓚便能空出手解決遼東的問題,等集結了整個幽州的力量,公孫瓚也就更穩妥了。委員長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幽州內部還處在動蕩的局勢之中,又如何能夠全力應付外敵?就如曹操在和袁紹決戰之前,不就解決了朝廷中一些想要反抗他的敵人。正是因為如此,曹操才能全力跟袁紹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有的時候,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嗬嗬,若是這個問題都沒有問題的話,那接下來的兩個要求,其實也就不大了。”

袁常似笑非笑的看了關靖一眼,若有深意的說道。這年頭的人對臉麵看的極重,像袁常提出的這個要求,比讓人去死還難受。如今公孫瓚還沒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更是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然而,關靖卻是回答的如此幹脆,袁常便知道,關靖怕是在空手套白狼了。

所以,接下去的談判,袁常也就不會客氣了!(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687.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