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大義,屬下慚愧矣!”
公孫瓚大手一揮,製止了麾下毫無意義的廢話。直接說道:“其餘話且莫要多說,對於袁常小兒攻下通縣對我軍是否有何影響,爾等有何看法?”
“父帥。孩兒以為當將此事壓下,以免讓軍中將士知曉,從而動搖軍心。”
“不可!”
公孫冉的話音剛落下,關禮便立即站出來反對到。
“主公,如今袁常攻下通縣,擒拿少公子和關長史,此事即便是瞞得了一時,卻也瞞不了多久。況且袁紹如今想來也已知曉此事,袁紹麾下亦有智謀之士。想來會借用此事大做文章,從而打擊我軍士氣。故此。屬下以為主公當準備撤離故安城退到故安城東北四十裏外的遒縣,且看袁常的做法。而後再做計較。雖然故安城城高牆厚,遒縣無法比擬。然而,一旦軍心動搖,堅守城池也不一定是好事,說不定因為將士們心緒不寧,反而會讓袁紹軍有可趁之機,故安城便難以保住。而到了遒縣,袁常的態度主公也必然能夠知曉,到時主公也有了應對之策。”
“嗯!”
公孫瓚皺著眉頭微微的點了點頭,對於關禮的提議,倒是有點動心,然而卻不堅定。畢竟故安城如此一個堅城,在還沒有確定敵方動態之時,就平白無故的放棄了,任誰也無法如此果決的做出決定。可是,關禮說的也很有道理,要是拖下去,說不定反而對己方不利。
“報,主公,城外袁紹軍中弓箭手向城內射來箭矢,箭矢上都綁著書信,說是通縣已經失守,少公子被活捉,袁常的大軍不日便會殺到故安城,到時故安城便會陷入兩麵夾擊的境地。雖然軍中將領已經嚴令將士們傳揚,然而如今已經有不少將士知曉此事了。”
就在公孫瓚猶豫是否聽從關禮的提議之時,一名親信卻是焦急的跑到屋內,將此刻城頭上發生的事情告知於公孫瓚。在得知此事之後,公孫瓚立馬就知道,故安城已經不能繼續守下去了。正如關禮所言,這個消息初時被將士們知道,肯定會有所影響。如今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撤出故安城,等過些時日,讓將士們的情緒平定下來,方可與袁紹軍交戰。
“來人,傳本侯命令,大軍準備撤出故安城!”
公孫瓚的命令很快便傳達下去,僅僅是一個時辰之後,公孫瓚的十四萬大軍便在故安城的北門集合。剩餘的一萬兵馬,則是留在南門駐守,讓大軍有足夠的時間撤退。若是袁紹軍沒有攻城,則再過一個時辰,這一萬兵馬再繼續跟上。而這一萬兵馬的統帥,自然是公孫瓚的義子公孫冉來擔任。
而在故安城外,袁紹的大軍也已經開始集結。
袁紹自然沒有攻城的念頭,按照審配的意思,公孫瓚在得知通縣失守的消息之後,再加上己方的火山澆油,公孫瓚有九成九的可能會放棄故安城。至於剩下的一點,除非公孫瓚腦殘了。如此算來的話,他隻要等些時間便能不費絲毫力氣的拿下故安城。至於公孫瓚的大軍,袁紹也沒有絲毫擔憂。他已經讓逢紀和文醜二人率領五萬大軍從山路繞到前方埋伏,隻要能拖住公孫瓚一些時間,袁紹便能率領十萬大軍趕上,對公孫瓚進行夾擊,或許。正如逢紀所說的,一戰決定幽州的歸屬。
在等待了一個時辰之後,押後的公孫冉見袁紹沒有攻城的意思。也下令大軍撤出故安城。等到公孫冉撤走之後,故安城內的一些世家大族、富紳地主連忙打開城門。他們知道故安城就要易主了,此刻還不趁機向袁紹示好,更待何時!
“大軍休整,明日卯時用過早飯出發!”
同樣的命令從公孫瓚和袁紹的口中發出,公孫瓚的大軍連夜從故安城內撤出,自然不可能不眠不休的退到遒縣。從故安城出發前往遒縣,除非是急行軍,否則至少也要一天的時間。若是不休息。一旦袁紹的大軍追上,到時候真的是沒有絲毫戰力任人宰割了。而袁紹也是一樣,自然不會讓大軍在疲敝的狀態追趕敵軍,那同樣也是送人頭的做法。
次日卯時,公孫瓚和袁紹的大軍在用過早飯之後,同時開始行動。
公孫瓚一方要盡快趕回遒縣布置防禦事宜,而袁紹一方則是要追上公孫瓚的兵馬,配合逢紀和文醜的五萬大軍對公孫續進行夾擊。至於到底誰能成功,那就無人知曉了。
而就在公孫瓚啟程沒有多久,押後的公孫冉便率著一萬人馬追趕上公孫瓚了。
“袁紹昨夜並未攻城。這是何故?”
公孫冉昨夜從故安城撤出之後,並沒有立即趕上公孫瓚的大軍,而是留在故安城外不遠處。等到城中的細作將他離開之後的事情詳細說明之後。公孫冉這才上路,而後在今早趕上公孫瓚的大軍。而公孫瓚在聽了公孫冉的彙報之後,卻是皺著眉頭露出一副沉思之色。
按理來說,袁紹在動搖了城內己方將士的士氣之後,應該趁勝追擊,連夜攻打故安城。即便沒有攻打故安城,在得知己方撤退之後,也應該追趕上來。可是,這兩種行動袁紹都沒有使用。那袁紹到底是為了什麼?
“父帥,袁紹向來詭計多端。此番無所作為,必定是有所圖謀。父帥當小心為上。”
不用公孫冉提醒,公孫瓚也知道袁紹有陰謀,隻是袁紹的陰謀是什麼,他想不通。當下,公孫瓚轉頭看向一旁的關禮,輕聲詢問到:“關司馬,以你看來,袁紹此番如此做法,究竟所圖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