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在無終城修整了三日,留下二千守城兵馬之後,以趙雲為主將,郭嘉為軍師,袁常作為甩手掌櫃,大軍朝著潞縣開拔。
無終城到潞縣不過一百多裏的路,袁常的大軍也不著急趕路,畢竟還要等著袁紹的大軍聯合攻到薊縣城下。故此,行了三天才算是到達潞縣城下,因此,袁常的大軍倒也是精神十足,紛紛叫囂著立馬攻城,一舉拿下潞縣。當然,袁常也不著急,先讓大軍安營下寨,然後便讓關靖持著公孫續寫好的勸降信,送到薊縣城內。一來一回最多兩天的時間,也不耽誤,趁著這兩天還剛好可以打造攻城器械。
卻說關靖向潞縣的守城大將自報家門之後,便一路策馬疾行前往薊縣。在袁常大軍抵達潞縣的當晚,關靖便已經到達薊縣城內,將公孫續親筆書寫的勸降書信送到了公孫瓚手中。
關靖本來都已經準備好被公孫瓚怒罵,甚至是砍頭。不過,公孫瓚拿了書信,卻是並沒有多說什麼,隻是反複察看書信,直到看了不下十遍之後,公孫瓚這才放下勸降信,輕聲問道:“平異在袁常軍中可好?”
關靖先是愣了愣,很快反應過來,連忙回答道:“啟稟將軍,袁太守並沒有限製少將軍,少將軍倒也沒有受到委屈。”
“嗯!”
公孫瓚點了點頭,隨後閉目沉思,似乎在考慮公孫續的勸降。此外,公孫瓚似乎也沒有召集麾下走狗們商討的意思,良久之後,公孫瓚看向關靖,淡聲說道:“此事容本將軍考慮兩日,為免袁常出兵攻打潞縣,損耗兵力。你且派一名信使前去告知袁常,等本將軍考慮兩日之後,你再去將答案告訴給袁常。”
公孫瓚如今好歹也是一州刺史。麾下兵馬十幾萬,讓他投降自然不可能是立馬就能做出決定。故此。關靖也能理解。況且,公孫瓚能考慮反而是件好事,畢竟說明他有些動心。關靖同樣清楚袁常兵馬的戰鬥力,以及袁常麾下猛將,謀士的能力,若是公孫瓚死磕,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袁常接到公孫瓚的回信,心頭有些鬆了口氣。公孫瓚有投降的意思就好。如此,公孫續也能安心許多。
而到了第三日的傍晚,關靖也帶回了公孫瓚的回信。信中公孫瓚表示,願意投降,不過,在投降前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與袁紹進行一場決戰,從而解決雙方的仇怨。待與袁紹決戰之後,公孫瓚自會無條件投降。
“真的嘛,太好了。父親願意歸降?”
公孫續似乎還有些不敢相信,猶自喃喃自語的說著,還看了看公孫瓚的回信。最後確認無疑之後,也終於鬆了口氣。越了解袁常,公孫續越知道袁常和麾下的強悍,若是公孫瓚選擇死磕,公孫續根本不相信自家老子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況且,另一邊還有袁紹的十幾萬大軍威脅,公孫瓚選擇死磕,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不對!”
“不對!”
然而,不等公孫續興奮多久。袁常和郭嘉二人卻是同時驚呼出聲,二人對視一眼。似乎都明白對方眼中的意思。
“承誌兄,怎麼了。難道父親是詐降?”公孫續見狀,驚問到。
“並非如此!”
袁常搖了搖頭,皺眉說道:“從信中所寫的內容來看,公孫將軍是真的願意歸降。隻是,我有種不好的感覺,似乎公孫將軍有種交代後事的感覺。沒錯,就是交代後事。對了,公孫將軍選擇與冀州刺史決戰,若是勝了或許還沒有其他事;若是敗了,怕是公孫將軍會一時想不開,以死明誌啊!”
“怎麼可能?”公孫續頓時呆住了,一臉的呆滯。
郭嘉接過書信,指著信上的內容說道:“你們看公孫將軍這些話,似乎在關懷少將軍,表達思念之意;還有公孫將軍感謝主公對少將軍的寬厚,十分感謝,還讓少將軍好生輔佐主公治理幽州。然而你們想想看,公孫將軍作為一名將領,又豈會表達出如此情緒。由此種種跡象看來,公孫將軍是在交代後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