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畢,郭嘉看向關靖,問道:“關長史,你在薊縣城中之時,是否發現公孫將軍已經有在調動兵馬?”
“確實如此!”
關靖點了點頭,飛快的說道:“當時我也詢問了將軍是何意,將軍說是解除城防,將士兵遣散,等袁太守接受薊縣之後,能夠更加容易的進行安排。”
“看來真的是如此了,事實上,怕是公孫將軍接到少將軍的勸降信後,已經做好了決定,將兵馬調往前線,做出與袁紹決戰的準備。之所以說要兩日後回複主公,估計就是怕少將軍看出公孫將軍的意思,從而趕到戰場去勸阻公孫將軍。如我所料不差,關長史回來的時候,公孫將軍怕是也已經趕往了前線戰場上,與冀州刺史開戰了。”
“什麼?”
公孫續聞言頓時大驚。
事實上,也正如袁常和郭嘉所預料的那般,公孫瓚擺明車馬和袁紹決戰。勝了,公孫瓚降的心甘情願,若是敗給袁紹,他自然是以死明誌。
其實,也正如袁常所想,公孫瓚對袁常的仇恨比之袁紹還深刻。
公孫瓚和袁紹已經有仇怨了,雙方開戰也有理由;然而,袁常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卻讓公孫瓚極為憤怒,恨不得將袁常千刀萬剮。然而,袁常的大軍卻是太強悍,一路攻城略地,公孫瓚根本攔不住,再加上還有袁紹的大軍威脅,連連敗退的公孫瓚最後隻能選擇回到薊縣老窩駐守,想要憑借城高牆厚的薊縣將袁常和袁紹大軍的糧草耗盡,撤退。誰能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關靖拿著公孫續的勸降信來了。
看第一遍的時候,公孫瓚自然是心頭憤怒異常,恨不得把關靖給砍了;不過,公孫瓚還是保持冷靜,又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之後,公孫瓚突然發現,袁常似乎還真的跟公孫續信中寫的一般強悍,憑公孫瓚的能力,根本無法與之對抗。於是乎,公孫瓚有些意動了。
當然,打動公孫瓚的自然不是袁常的兵強馬壯,而是袁常對異族的態度。
當時公孫瓚得知袁常和劉和聯合擊退烏丸,東部鮮卑等異族兵馬的時候,公孫瓚便痛飲三碗美酒慶賀。同時,對袁常的仇恨已經消失不見,反而是濃濃的讚賞之意。為此,在關靖拿來勸降信的時候,公孫瓚才沒有第一時間把關靖給砍了。若是沒有袁常對待異族的舉動,關靖絕對是無法幸免。
隨後,公孫瓚也決定向袁常投誠。
當初劉虞作為幽州刺史的時候,對待異族用的是懷柔政策,跟公孫瓚的態度截然不同,兩人就有無數矛盾,才讓公孫瓚最後把劉虞給幹掉。如今袁常卻是說了,他接任幽州刺史之後,公孫瓚繼續駐守邊境,抵禦異族,袁常不會幹涉,還會大力支持。既然沒有人打擾他打擊異族,公孫瓚又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呢?不過,公孫瓚與袁紹還有殺弟之仇,這仇恨不是三言兩語能化解的。因此,公孫瓚決定跟袁紹決戰一場,若是勝了,報了殺弟之仇,他就將幽州交給袁常,安心的駐守邊境,打擊異族;若是敗了,對不起自己的兄弟,他便以死明誌。反正他已經明白袁常對異族的態度,即便是身死了,也後繼有人,公孫瓚也不用擔心了。
所以,在安撫了關靖之後。公孫瓚便遣使給袁紹,在薊縣外的平原進行一場決戰,決定幽州的歸屬。接到袁紹的回信,公孫瓚便開始調兵遣將,送完薊縣城外的平原,做好決戰的準備。至於良鄉城和安次城的兵馬,也被公孫瓚調回來。因此,在關靖返回潞縣給袁常回複的同時,公孫瓚也率領著親兵前往薊縣外的戰場,準備著與袁紹決一死戰了。(未完待續。)
ps:求支持,支持!
https://8./book/52571/25594486.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