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真可怕,聖人說的真沒錯!”
袁常搖著頭,痛惜的說道。直讓關禮被袁常的目光看的羞愧的低下了頭之後,袁常才繼續說道:“黑土並非是什麼不祥之物,相反,黑土乃是上天恩賜的寶物。黑土乃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整個中原大地就隻有幽州境內才有這麼一塊地,不僅沒有好好的利用,還被認為是不祥之地,真是暴殄天物。你們可知道,用黑土種植農作物,即便不施肥料,也可使得農作物生長出最大的產量。你們可以試想一下,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三個郡交界的那塊平原究竟何等之大,可以種植多少農作物?以占城稻一年可以種植三季的特性來看,你們認為單幽州種植的糧食,是否能夠解決天下所有百姓的糧食問題?”
“主公英明,所思所慮長遠,屬下等目光短淺,未能理解主公用意,還請主公責罰!”
好吧,經過袁常的解釋說明,郭嘉等一幹人終於明白,不是袁常異想天開,而是真的大有可能,隻不過他們的能力有限,無法理解這種超越他們認知的事物。不過,還好有袁常給他們解釋,所以,他們也就似懂非懂的明白了。總而言之,那就是用黑土種植占城稻是非常好的一個主意,反正聽主公的就不會有錯了。
“好了,現在稻種已經有目標了;種植的土地也已經選好了,現在就等葉孤城他們歸來了。真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
袁常忍不住感慨著說道,因為他的到來,使得占城稻提前進入了華夏大地。
曆史上占城稻最早出現在華夏大地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傳入福建,在隋朝之前,南方還是荒涼之地。被稱之為南蠻,與北方異族視作一類人。後來,隋煬帝攻打南陳。並且因此而揚名,故此。隋煬帝將南方視作自己的龍騰之地,大力開發。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隋煬帝討厭北方的寒冷,而更喜歡南方的暖和。其後,經過隋煬帝的開發,特別是京杭大運河的修建,使得南方和北方也的聯係也更加緊密,南方的經濟也得到飛速發展。並且逐漸超越了北方。
南方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商人的崛起。閩商沿海一帶,以海運為基礎,向周邊各國輻射。到了唐朝的時候,閩商開始大肆活躍,並且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繁盛,由此,占城稻被帶到了福建。當然,唐朝的時候占城稻雖然已經流入福建,卻並沒有得到唐朝廷的重視。直到宋朝之時。也就是宋真宗時期,因為江淮、兩浙地區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達三萬斛,分別在長江、淮河以及兩浙地區推廣,並命轉運使張貼榜文“……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自此,由宋朝廷宣傳,占城稻得以在中原迅速普及,農作物的產量得到提高。
其實。從曆史上來看,在宋朝之前。天下一旦有天災發生。必定會引起糧荒等問題。不過,自宋朝普及占城稻之後。糧荒之事鮮有發生,可見占城稻所造成的影響。如今,在袁常的影響下,占城稻更是提前了數百年進入華夏大地,而袁常更是明白占城稻的優勢,自然會大力推廣,日後糧荒這種事情,自然不會在華夏大地上發生。這件事說起來,當然是一件極大的功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主公,這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說的倒是極為貼切。不過,這又是哪個典故裏出現的?”郭嘉讚了一句,而後又問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呃,這個…”
袁常微微錯愕,總不可能說再過些年,劉備和孫權聯合對抗曹操,諸葛亮然後為了破掉曹操的水軍鐵索連舟,才出了這麼一個典故。不過,袁常好歹也算是腦子靈活,眼珠子一轉,很快就有了主意。
“這個典故說的是當時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交戰,吳國水軍強勢。越國的範蠡想出一條計策火燒吳國戰船,不過當時風向不對。範蠡有感於諸事妥當,唯獨欠缺東風助陣。故此,才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