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零章 司令職責【求推求訂】(1 / 3)

當初袁常出兵幽州的時候,安平郡崔家借給袁常五千私兵,同時還讚助不少的錢糧、武器和鎧甲,其原因自然是安平郡崔家看好袁常。當然,世家大族向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袁紹麾下,曹操麾下,各地勢力皆有安平郡崔家的子弟。隻不過,安平郡崔家根基是在冀州,而又看好袁常之後,將重注壓在了袁常身上。後來,袁常和袁紹攻下幽州,袁常領幽州牧,紮根幽州,而安平郡崔家並非所有人都願意跟隨袁常,將整個家族都搬遷到幽州這等與異族比鄰的地方。故此,安平郡崔家先讓崔潸到袁常麾下效力,家族中的人再討論究竟是跟隨袁常去幽州,還是繼續待在冀州。

誰知道,冀州安平郡崔家的搬遷事宜還沒有討論完畢,袁常這裏就提出了土地改革,給崔潸拋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

常言道:隻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這一句話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證明。縱觀自出現貴賤階級以來,就算以夏朝為始,商、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漢,這些朝代或者國家沒有一個能夠存在超過千年,都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就以周朝來說,也不過存在了將近八百年,沒有打破千年的宿命。那麼,或許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千年世家似乎也沒有道理,縱觀曆史,那些個世家好像也沒有存在過千年。

如果不深究下去,自然覺得這些世家似乎存在的時間並沒有超過千年。然而,深究下去就可以發現,這些世家還真的存在了千年。

首先,曲阜孔家可以先排除了。孔子所傳的孔家,說是世家也可以算上一個。說不是世家也不能算。且不論孔家,就以潁川荀氏為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有一個國家名為荀國。被晉國給滅了,晉武公將荀地賜給自己的大夫原氏黯。原氏黯於是改名為荀黯。荀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後別為中行氏;荀林父之弟荀騅,其後別為程姓;逝敖生幼子荀首,荀首之後別為智氏等。荀林父衍生的中行氏,在晉國失勢後,改為荀氏,其後有荀子。荀子後有荀氏八龍,到漢宣帝時,因宣帝名詢,荀詢同音,荀姓隻得姓孫,連他們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孫卿。故此,因為中途改過名字,才讓人誤以為荀氏是在東漢才發家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荀家就已經發展起來。到了東漢不過是達到了巔峰。

而清河崔氏同樣是在春秋時就已經存在,當時為齊國公卿之一。到了西漢時,搬遷至清河郡。自此定居清河,直到武則天屠殺山東望族之時,從春秋時期到武則天時期,也早已經過了千年;而另一個博陵崔氏,據載是在秦朝時,清河崔氏崔業的弟弟崔仲牟遷居博陵,自此開始了博陵一脈的發展。秦朝到現如今不過數百年,但是,博陵崔氏在武則天的時候並沒有被屠殺幹淨。博陵崔氏的子弟當時還參與了推翻武則天政權的“神龍政變”,直到宋朝之後。博陵崔氏才漸漸勢弱,消失於曆史的長河之中。

還有一個隴西李氏。也不用多說,自春秋時老子李耳就開始發展,同樣到武則天的時候被屠殺幹淨。

就上述幾個世家大族,都曆經千年,比之曆朝曆代存在的時間還久遠。顯然,千年世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他們得以生存延續的根本。如今袁常實行的土地製度,顯然是在毀滅這些世家能夠延續的根本。世家之所以能夠存在如此之久,就是因為他們不斷的兼並土地,獲得巨大的財富,並且在戰爭中將族中子弟分派到各個勢力,隻要其中一個勢力獲勝,那麼這個世家就能夠得以生存下去。若是沒有了土地,他們這些世家又如何能夠養活眾多的家族子弟,如何延續千年?難道要跟那些商賈一般行貿易之事來養活家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商人即便賺再多的錢,又能如何?

就像那範蠡,據記載他是當時的天下首富,結果又如何?他的後人又到哪裏去了?還有糜竺,是徐州首富,結果,蜀漢被司馬家給滅了,糜家又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