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袁紹之怒(1 / 3)

哀莫大於心死,便可用來形容此刻荀諶的心情。心都已經死了,又有什麼好留戀的?荀家素來標榜自己忠君愛國,隻是,明知變法改革才是正確的,然而,為了家族的利益,他們寧願不選擇變法改革,寧可讓天下動蕩的根源存在,也不思改變,這真的是忠君愛國嘛?

家族隻是為朝廷提供一些有才能的子弟,讓他們幫助朝廷打理政事,這樣就能高喊忠君愛國。那袁常實行改革變法,將天下動蕩的根源剔除,讓天下真正的實現和平,穩定,那樣的話,袁常豈不是忠君愛國之中的聖人了?隻是,幾個長輩顯然都老了,已經不複雄心壯誌,跟他們談再多也沒用,或許他們隻是想幸福快樂的度過人生最後幾個年華,至於天下動蕩的根源能否解除,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荀汪失望的看了一眼自己曾經看好的接班人,開口說道:“友若你願卸去家主之位,那自然是沒有問題。自此之後,友若你所言所行,並不代表我荀家的立場。友若你既執意跟隨幽州牧,我們幾個長輩也不會阻攔,隻希望你好自為之!”

“多謝五叔教會,諶必銘記於心!”

荀諶再次長揖行了一禮,說道:“此間事已了,接下來選舉新的家主,諶不便參與。在家中也呆了好些日子,諶克日便要返回幽州,便先行下去準備,還請幾位叔父見諒!”

“友若賢弟,且慢!”

正要轉身離去的荀諶卻是聽得耳邊傳來一道喚聲,定睛望去,卻是荀悅叫住了他。荀諶心中有些訝異,他與荀悅二人素來無交往,今日在如此場合。叫住自己又是所為何事?

“仲豫兄長,不知喚小弟何事?”

“為兄對幽州牧的改革變法倒是有些興趣,想要去幽州見識一番。不知友若可否替為兄向幽州牧引薦一番?”荀悅微笑著說到。

“仲豫兄長有請,諶敢不從命!”

對於荀悅的請求。荀諶自然是感到極為激動。荀悅願意跟隨自己前往幽州,顯然是有著跟他一樣的理想,可見荀家的子弟除了他和荀彧,荀攸三人之外,並非都是一群混吃等死之輩。如今袁常新入主幽州,麾下雖然說人才濟濟,但是,袁常卻也經常歎息人手不夠。而如今荀悅願意跟隨他前往幽州,這自然是一件好事。至於荀悅的能力,荀諶不是很清楚,卻也知道荀悅小時候到幾個叔父家借書自讀,想來能力也不差。

“友若兄長,能否算上我兄弟二人。”

荀悅剛說完話,荀爽的兩個兒子荀錶和荀衢也站出來說道。荀錶和荀衢二人如今也二十出頭,正值年輕之際,也想外出幹一番事業。而且他們的思想多受荀爽的影響,荀爽素來主張安黎民。而袁常的變法也符合荀爽的思想,再加上荀錶和荀衢二人未被家族利益所束縛,自然也想著跟隨荀諶去幽州闖蕩一番。

荀錶和荀衢二人的能力荀諶同樣不知。但是,荀家的嫡係子弟教育的都不錯,既然荀錶和荀衢二人願意跟隨他,他又豈會拒絕。能夠給袁常帶去幾個家族能幹子弟,想來袁常也會很高興。

而在一邊,還有一人猶豫了片刻,然後站出來,道:“友若,能否捎上我一個。”

卻說這站出來說話之人乃是荀衢。荀曇生有二子荀彝和荀衢,荀彝已經去世。隻留下荀攸這個兒子。而荀攸如今在曹操麾下投效,荀衢作為荀攸的親叔叔。按理來說應該去跟侄子一起投效曹操會更加有利。不過,卻因為考慮到兩個原因,荀衢便生起了跟隨荀諶去幽州投效袁常的想法。

首先一個原因,便是荀衢作為叔叔,若是要靠侄子才能出頭,顯然就會覺得有些羞愧了,荀衢好歹也是個讀書人,自然做不出這種事;第二個原因,便是如家族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一般,他們這一脈就荀彝和荀衢二人。荀彝去世,兒子荀攸在曹操麾下任職,他若是也去曹操麾下任職,日後若是曹操敗亡,那他這一脈豈不是就要沒落了?而聽荀諶所言,袁常似乎挺牛掰的,荀衢便生起了去投效袁常的念頭。日後曹操敗了,他還可以救得自己的侄子一命;至於說日後袁常敗了,荀衢也可以讓他的兒子去投效荀攸。如此一算,倒是個極為好的想法,兩邊都有人,日後自然不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