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八章 初見張良(3 / 3)

“子義你與兩位道長到處走走,我與太玄真人先敘敘話。”

袁常的聲音縈繞在太史慈的耳邊,而袁常的身影卻是已經消失不見。同樣的,在道觀前的張良也在同一時間消失不見。

“太史將軍,且與貧道先入道觀內休息,等候家師與幽州牧。”

“有勞道長!”

且說另一邊的袁常和張良二人身影飄忽移動,恍如幽靈一般,根本看不清他們的身影。二人足足奔走了一刻鍾的時間,來到了此山的山頂之上,而那座道觀,此時也早就看不到蹤影了。

“太玄真人看破世間繁華名利,隱居山林,潛心修道,日子過的好不瀟灑。”

袁常和張良二人並肩而立,眺望前方山林,無人出聲。過了片刻,袁常知道跟張良這樣的人物比耐性,自己肯定是比不過對方的,所以,最終還是由他先出言,打破了沉默的氛圍。

“幽州牧說笑了,這一切非我所願。”

張良聽了袁常的話,卻是自嘲一笑。見到袁常訝異的表情,張良繼續解釋道:“幽州牧可知,貧道這一身本領是何人傳授?”

“據聞太玄真人的師傅乃是賢者黃石公,然也?”

“正是!”

張良點了點頭,幽然說道:“在我年少之時,巧遇黃石公。黃石公被我堅韌的毅力所感動,故而收我為徒。而且,也是從黃石公的口中,我才知曉天下大勢竟是掌握在順天盟手中,由他們操控天下大勢,也是從黃石公的口中,我知曉了逆天者的存在,就如幽州牧這樣的人物。”

袁常好奇的看向張良,不解的問道:“太玄真人,你一口一個黃石公,似乎並不是很尊重令師?”

“嗬嗬!”

張良聞言,輕輕一笑,灑然說道:“尊敬是由內而外,並非口頭之言。當初我也是這般做,直到後來,我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才明白這個道理。就如我雖然是一個修道之人,卻也不會時時把貧道掛在嘴上,提醒自己是個修道之人。道在心中,隻要心中有道,便無處不是道。幽州牧見過我的三位徒弟,也應當清楚他們的修為,而他們正是因為沒有看破這一層,才一直無法踏入另一個境界。”

“既然太玄真人你明白這一點,為何不提醒你的三個徒弟?”

“修道之人講的是無為,若是由我提醒他們,他們或許能夠踏入另一個境界,但是,對於他們的未來,卻並沒有好處。所以,一切隻能靠他們自己,我是不會提醒他們的。”

對於修道的觀念,袁常感到很不理解,一句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然後就不了了之,接下來就是看個人的悟性。或許,這也是為何道教的發展不如佛教的原因之一。佛教隻要說一句施主與我佛有緣,然後隨便一個人都能當加入;而道教,若是悟性不夠,最終隻能當一個普通的道士,永遠也沒有什麼成就。就如倚天裏麵,張三豐耍太極劍,張無忌看了三次才領悟真諦,其實,張無忌這樣的悟性在道教裏是非常糟糕的。若是換成他老子張翠山,或許隻要一次就明白其中的真諦。張翠山和殷素素都算是聰明絕頂的人物,可惜生了張無忌這個榆木疙瘩,也許隻能用物極必反來說明了。

“此前聽南華道長說過,太玄真人言與我有緣,不知是何道理?”袁常也沒有浪費時間,直接說起正事。

“幽州牧可知當年我為何會隱遁山林?”張良並沒有回答袁常的問題,反問道。

袁常當然不知道張良隱遁的原因,見此,張良微微閉上雙眼,一臉沉思之色,片刻之後,睜開雙眼,緩緩的將他隱遁山林的始末給說了出來。(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313.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