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佛教既得君主的崇信的優待,所以君主常將財產捐於佛寺,天下更從風而化。北朝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南朝豪貴亦常舍其邸宅,以起佛寺,至於以金錢貨贄田地捐給佛寺者,為數尤多,故佛寺財產年年增加。佛教寺廟既有大量財富,亦能致力於社會福利,以收攬人心。政府又容許附屬於寺廟的土地及人戶免國家賦役,而投歸佛寺,故造成佛寺財力豐盛,勞力大增,故在社會經濟上有一特殊地位,確保其勢力發展。
如今佛教雖然還未興盛,而南華能夠知曉佛教的情況,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一個新的教派興起,必然會引起本地原有教派勢力的注意。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原大地,道教人物又豈會注意不到。雖然佛教的傳入得到道教的注意,但是,卻並沒有被重視,以致於後來道教反而被佛教蓋過。佛教在西域本土沒能發展,還被誅滅,反而在中原這個異國他鄉壯大,不得不說,這也是一件讓人感到神奇的事情。而之所以會如此,先是道教初期沒有過多的關注,也是因為道教提倡的是無為的理念,脫離俗世;而佛教雖然說是出家人,六根清淨,但是,從曆史的發展來看,很顯然,佛教做的事跟他們提倡的理念並不一致。特別是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佛教反而成為多數人謀利的一種職業了。
“幽州牧謬讚,貧道所知與家師相比,猶如螢火之光與皓月。”
“那是自然!太玄真人被稱之為謀聖,南華道長你不如也是很正常的,無需氣餒,相信有朝一日南華道長你能超越太玄真人。”
南華一番自謙的話語,袁常倒是不失時機的打擊了一番,讓南華和太史慈好生無語,心中暗歎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南華行了一禮,不解的問道:“幽州牧,此前聽你稱呼家師為謀聖,為何貧道從未聽聞過這個稱號,是何道理?”
“你深居山林,又豈能知曉。”
袁常一臉鄙夷的說了一句,見南華一副你別唬我的表情,訕笑了一聲,隻好說道:“南華道長可知我如今的境界,乃是第七感-末那識的中級階段。而到了末那識的境界,便擁有一種能力,那便是能夠感知過去、現在和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所以,謀聖是後世之人對太玄真人的稱呼。想當初太玄真人輔佐高祖建立大漢朝,讓高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物,創下建立漢朝四百年基業的輝煌,如此成就,豈會當不得謀聖的稱號。”
“家師自然當得上謀聖的稱號!”
聽得袁常稱讚張良,南華也是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
一旁的太史慈一臉疑惑的看向袁常和南華二人,原來剛才袁常二人的對話他並沒有聽到。之所以如此,也是袁常故意為之。如今太史慈還沒有達到第六感的境界,過早的了解第七感的事情反而對他不利,所以,袁常隻是針對南華說話,太史慈才聽不到。而南華雖然如今也還沒有達到第六感,但是,南華是修道之人,境界對於修道之人而言,並不是一個障礙。以他們的心境,任何的境界都不是問題。對於他們而言,時間和頓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袁常也並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南華的心境。
“到了!”
一座普通且簡陋的道觀終於出現在袁常三人的麵前,南華也適時的停了下來。其實,不用南華提醒,袁常之前就已經感應到有人在道觀之前等候。一名看上去隻有三十多的中年男子,以及一個看上去五十多的老者。若是放在外界,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更老的人是師傅,年輕的是徒弟。但是,袁常卻是知道,那個看上去隻有三十多的中年男子,才是他此行的目標,太玄真人、謀聖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