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站在陶謙跟前,等陶謙話音落下,泣涕說道:“備乃一庸碌之輩,何敢占據高位,還請州牧勿複此言。還請州牧仍就此位,備願傾心相助,若有所違,願祈雷霆擊之!”
“萬望明公可憐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陶謙知道劉備要收買徐州百姓,便又一次的勸說劉備。
劉備再次拒絕,接連三次,劉備依然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而徐州上下早就決定要投靠劉備的官員,也早已經安排好人馬隱藏在圍觀百姓之中,見劉備三辭陶謙之後,連忙跪下來大呼到“劉使君若不領徐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其他的百姓見狀,也跟著大聲呼喊起來。見此,劉備嘴角閃過一抹陰謀得逞的笑容,卻是一閃而逝,並沒有被圍觀的百姓給看到。當然,在場之中有兩個比較不凡的人物,卻是注意到了劉備的表情。
其中一人看上去不過十一、二歲,略顯稚嫩。不過,在看到劉備的反應之後,這少年卻是輕拍其手,稱讚道:“此君有明主之風範,如昔日高祖,我孔明自當跟隨這樣的人物,待我學成之日,便來投效,還往明公等待於我。”
沒錯,這少年就是諸葛亮,如今不過十一歲,今日正好跟隨長輩來下邳城探望長輩,不想碰到劉備和陶謙的表演。當然,諸葛亮自然是看出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是,諸葛亮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認為劉備的所為才是明主所為。
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一人也看出了這中間的貓膩。此人看上去不到二十,身材魁偉,樣貌俊朗。當然,他青年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卻是原本曆史上與諸葛亮打交道,被諸葛亮坑了無數次的魯肅。
魯肅是東海郡人,原本聽聞曹操大軍進攻徐州,兵臨下邳城下,故而帶來族中精壯準備替徐州出一份力。然而,等他到達下邳之後,曹操都已經退兵,而他卻是目睹了陶謙退位讓賢的這一幕。跟諸葛亮的態度是截然相反,魯肅鄙夷劉備人品,鳩占鵲巢。原本,他是想著到徐州毛遂自薦,如今劉備領徐州,他也就絕了這個念頭。如今天下大亂,魯肅也知道自己不能獨善其身,想要尋一明主追隨,既然徐州不是自己看好的地方。那麼,他又該何去何從?
魯肅心中想著,他與周瑜是好友,本來有想過去江東投奔。隻是,孫策的所作所為並不得到魯肅的認可,故而,魯肅也就絕了投奔江東的念頭。曆史上,魯肅也是在孫策喪命之後,得到周瑜的推薦,投奔到孫權的麾下。然而,因為袁常的到來,讓劉備不再存有低調隱忍的念頭,而是直接霸占了徐州,也影響到了魯肅的想法。否則,按照曆史上的發展,魯肅沒有看到這一出,依然安心的待在自己的東海郡,等到周瑜的推薦去投奔東吳。如今,魯肅已經起了投效明主的念頭,自然不可能再跟曆史上一樣等待。
驀然間,魯肅的腦海之中閃過一道亮光,一個名字闖進他的腦袋之中。
卻說長安城內,李傕自封為大司馬、郭汜為大將軍,橫行無忌,朝廷官員無人敢言。其時,涼州的馬騰和韓遂二人見中原大亂,也想趁機起兵分一杯羹。原本,他們是想借著董卓的力量坐收漁翁之利,然而,還不等他們到位,董卓就被幹掉了。於是乎,馬騰和韓遂二人便借著李傕和郭汜二人招撫的機會,想要趁機攻入長安城,從而霸占朝廷大權。可惜,馬騰和韓遂二人軍中有人高密,結果大敗,不得不撤兵。歸還涼州途中,在扶風郡附近,卻是遭到占據這一帶的黃巾餘孽的埋伏。原本,在李傕和郭汜手中大敗的馬騰和韓遂二人就已經滿是怒火了,現在還被黃巾餘孽埋伏,自然是更加惱怒,一場大戰就此展開。(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259.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