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敵方意(1 / 3)

經過右北平郡後,袁常、郭嘉一行又行進了數日,便進入到昌黎郡地界。△頂點小說,

而昌黎郡的士兵,也同樣在邊境幾個城池駐守,防備東部鮮卑的襲擊。隻不過,也不知道東部鮮卑是不是打著渾水摸魚的意圖,他們的大軍從出發到現在,竟然隻不過剛離開他們的城池上百裏的距離,也就是說,東部鮮卑的大軍,距離昌黎郡最邊境的一座城池,還有著將近千裏的距離。當然,公孫續也沒有因此放鬆警惕,東部鮮卑向來仰慕中原的問話,因此,對於中原的兵法也頗為了解,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打著聲東擊西的意圖,從其他的方向攻入幽州。故而,公孫續每日派遣大量斥候查探,以防萬一。

“嗯,公孫續軍長的安排極為妥當!”

聽了傳信士兵關於公孫續的安排,郭嘉思考之後,毫不吝嗇的稱讚了一番。“東部鮮卑與烏丸不同,烏丸內部有三王鼎力,彼此互為牽製,無法發揮出士兵最大的戰力。但是,東部鮮卑卻並非如此,他們隻需聽從主帥的命令,完全能夠將士兵的戰鬥力發揮出來。當然,東部鮮卑和烏丸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同為遊牧民族,麾下士兵皆以騎兵為主。在平原上他們的戰鬥力極為強悍,但是,攻城卻並非是他們的強項。故而,公孫續軍長隻需緊守城池,便可讓東部鮮卑寸步難行。此外,看東部鮮卑的行軍速度,顯然並不想過早的與我軍開戰,他們必然是在觀察烏丸和高句麗的情形,除非烏丸和高句麗在戰爭中占據優勢,否則,東部鮮卑的主將必然不敢輕易出戰。對於這一點,可以讓公孫續軍長好好利用,尋找機會重創東部鮮卑,讓他們知道,我們幽州的將士,並不是讓他們能夠漁翁得利的對象。”

“諾!”

得了郭嘉的吩咐,傳信士兵行了一禮,便轉身離去。

而經過昌黎郡和玄菟郡之後,袁常一行人又經過了數日的行軍,終於到達遼東郡的本溪城。從北京城出發,足足走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當然,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郭嘉身體的問題,加快速度趕路的話,不用十天便能到達。

按照時間來算,太史慈和於禁的兩路軍馬應該已經抵達前線,若是有可能的話,甚至戰過幾場也大有可能。

太史慈和於禁的兵馬並沒有都駐守在本溪城內,太史慈的兵馬駐守在本溪城內,而於禁的兵馬則是駐守在東南方向距離本溪城四十裏左右的石橋子城。四十裏的距離並不是太遠,騎兵急行軍半個時辰的時間足夠支援,步兵急行軍也隻要一個時辰多一些的時間。如此一來,本溪城和石橋子城兩路兵馬互為犄角,守望互助,無論高句麗攻打哪一個城池,另一個城池的兵馬便能及時派兵支援。除非戰鬥不用一個半個時辰就解決了,隻是,這種可能性存在嗎?那是自然不可能的,除非守城大將開城投降。

石橋子城原本並不是一個城,隻是一個集市而已。最初的時候,因為這方圓百裏之內就本溪一個城池,除了貿易的不方便之外,還有就是雜稅太過厲害,想要進城賣東西都要被守城的士兵搜刮一番才被放過。於是,石橋子這個比較平坦、開闊的地方就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大的集市,附近的人要買賣貨物都到這裏來交易,隨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城池。因此,石橋子城隻是一個小城,城牆也並沒有那麼的堅固,要攻破石橋子城,並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隻是,即便如此,高句麗的領兵大將高建昌,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高建昌從探子的口中得知,這一次幽州牧竟然派遣了十萬兵馬來與高句麗交戰。無論是本溪城內還是石橋子城內,都有五萬兵馬駐守,根本不是他那區區四萬兵力能夠吃得消的。

當然,高建昌並不知道袁常的意圖。否則,若隻是要對付區區一個高句麗,袁常憑借著曆史的經驗,根本不用這麼多的兵力,都能把高句麗給滅了。袁常之所以動用十萬兵力,可以說是傾巢而出,所為的是要將朝鮮半島,以及沃沮、婁挹等地收歸到華夏的版圖之中,沃沮和婁挹等地還好說,曆史上是屬於華夏的。朝鮮半島自然不是,但是呢,因為朝鮮半島上的統治階級太活躍了些,袁常自然不會允許他們繼續存在禍害中原。